引言: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黄瓜台辞》
历朝后宫有无数美貌佳人,三千佳丽中不乏有文武双全,睿智过人的女才子、女政治家;可是,只有武则天能够从她们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中惟一的女皇帝,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倘若了解历史,会知道在武则天之前,出过一位擅权的吕后,可是还没来得及有什么作为,便被皇权连根扫除;还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赵飞燕,在她之后,接踵而至的有杨玉环,不过她们最终都未能摆脱任皇权宰割的厄运。唯有武则天,不仅能从既有皇权李治的手中夺权,称制于新皇帝,甚至还亲自称帝,成为正史唯一承认的一位女帝。
在她的统治下,当时的中国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第一帝国的强劲势力,功盖半个世纪之久。令数千万子民佩服得五体投地,由衷地拍手叫好。武则天的所做所为,彻底打破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夫为妻纲”的伦理传统,完全颠覆了中国男权社会长期以来男性专有的皇帝宝座。常言道“虎毒不食子”,而想要坐上皇帝宝座的武则天却要亲手除掉自己的骨肉。毕竟她所坐的位置,本该自己的亲生骨肉所继承,就连太子写诗求饶,武则天还是不放过他,最终的悲惨结局让他的诗成为千古名作。
一、大儿子的悲惨结局
武则天的亲生孩子有四个,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她曾经称制于老三和老四,也就是李显和李旦,后来野心渐渐瞒不住了便废了皇帝亲自登基。那么她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去了哪里呢?其实二人的悲剧命运和武则天都有很大关系。在公元656年,武则天给李治皇帝吹枕边风,劝他立自己的大儿子李弘为太子。最终如她所愿,现有的太子被废,李弘成为太子,事实上这才是她大儿子噩梦的开始。
李弘可圈可点的表现让皇帝和在朝百官都赞不绝口,只有武则天产生了危机感。眼看着老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马上就要让有能力的李弘即位了,这让她开始担忧:假如李弘真的称帝了,一定不利于自己在背后操控权势。于是在她的极力反对下,太子被百般压制,最终年仅24岁的太子李弘中毒而死。即使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李弘是死于武则天的手下,不过从李弘死后的既得利益者是哪位来看,那武则天有很大的嫌疑。
原因在于李弘死后,老皇帝的积极性一落千丈,更加不愿意治理朝政,这让武则天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不过一朝不能没有太子,她的二儿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了。让武则天想不到的是,李贤各方面的能力都超过了李弘,更加出色的他显然成了武则天的第二个心腹大患。于是渐渐地宫中就有了这样的传言:李贤不是根正苗红的太子,他是武则天的姐姐所生。这个看似荒诞的传闻深思之后和武则天一定离不了干系,难道她会不知道李贤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吗?
二、二儿子李贤的求和之诗
武则天并不站出来澄清这一谣言,反而坐视不理任之渐渐发酵,这一切愈演愈烈,李贤看着渐渐和自己站在对立面的母后感到脊背发凉,朝不保夕之间写下了引言中的《黄瓜台辞》。其中以瓜藤和瓜来比喻武则天和他的孩子们,包括身处险境的自己。其意为瓜藤和瓜本为一体,一棵瓜藤上被摘掉一个瓜那剩下的瓜会汲取到更多的营养,本是好事,可是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摘瓜”,那就只剩下瓜藤了呀!
北宋诗集《乐府诗集》中记载,李贤做完这首诗就命乐工在宫中常常吟唱这首诗,企图能够让武则天听到之后有所感悟。遗憾的是他的聪明脑袋没有意识到武则天觊觎大位的疯狂计划,因此,武则天并没有任何触动,最终李贤被贬为庶人,放逐出长安城,后又被逼迫自尽了。这很难说不是刚登上皇位心有忌惮的武则天的旨意。
结语
《黄瓜台辞》与流传千古的曹植被曹丕所逼迫做的《七步诗》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堪称古代乞求和睦诗词的双子星。不过武则天并不是曹丕,她没有放过自己的亲生骨肉,亲人之间做到这一步也是十分让人唏嘘了。古训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也就是家和才能万事兴的意思,希望面对权力的人都能保持清醒,避免骨肉相残的惨剧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黄瓜台辞》
《乐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