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熊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从民族情感出发,自然而然的得到很多人的珍惜和喜爱。
南宋灭亡后,蒙古人占领中原,中原第一次整体沦为殖民地。
宋朝地图
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建功,将江山从蒙古人的手中重新夺了回来,明朝还收复了自唐末就沦为异族的河西走廊地区,以及被石敬瑭割让给异族的幽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幽云十六州就是华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五季以降,汉人弱而蛮夷强,中夏之弱,自古未有,三百余年,夷虏得寸进尺,中夏步步退让,九州之地,继陷虏手,宋季之末,华夏陆沉!赖有朱太祖奋起抗争,驱除胡虏直捣其巢,汉人三百年之屈辱,得此一雪!
可是明朝也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朝代,明朝十六帝在众人眼里,很多都是昏庸奇葩的形象,有
在位48年却30年不上朝
的万历皇帝,有
因纵欲过度在位30天就驾鹤西去
的明光宗朱常洛,更有
一生专业技术是木匠
,
什么都让臣子看着办
的明熹宗朱由校···
明朝十六帝
可偏偏在有这些个“
大多无作为
”君王存在的情况下,明朝依然能够延续276年,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就是朱元璋懂得老百姓,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打江山易,守天下难。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是非常清楚百姓所想所需,因此朱元璋深知民心所向和国力稳定的重要性。
他曾经制定过这样一个法律:
若一位官员被朝廷,只要老百姓都为这位官员伸冤求情,朝廷都会二话不说,直接官复原职
;
当一位官员不被民众认可时,老百姓可以直接把这位官员押送到京城治罪
。
这样维护老百姓的制度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个举措也就直接让百姓没有造反的欲望)
朱元璋高压反腐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他“
生性暴戾
”,毕竟他手里杀掉的官员就有15万多。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
他只是相对残忍,针对的只是阶层贵族,为的也是稳固自己朱氏一族的江山。
纵观历史,建立之初对开国权臣阶层的破坏越大,这个朝代生命力就越长。比如汉代灭韩信英布,八王之乱,宣武门之变,宋代杯酒释兵权,不难发现,看起来最温和的宋代,其实也是用这种方式巩固自身。
足够完善和成熟的内阁制度
1380年,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之后废除了左右丞相和中书省,成立了
内阁制度
。此后,历经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皇帝的完善,逐渐成熟。
明朝的内阁制度让明朝言官的权力非常大,可以追在皇帝屁股后面直接指着皇帝的鼻子骂。
正是在这种体制之下,出现不干正事的皇帝的时候,内阁就可以代替皇帝对国家进行管理,只要内阁这样的体系存在并且内阁中的官员重视国家的发展,明朝就不会有君王不作为而导致的群龙无首的混乱,所以也就有嘉靖帝和万历帝这爷孙俩一半时间属于罢工不上朝的情况下,国家依然能够自动运转。
明朝内阁大臣
当然,大臣肯定不能凌驾皇权之上,皇帝依然可以收回权利,相互制约来达到君臣之间的平衡。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完善的科举制度,人才辈出
科举制度并非从明朝才有的,但是从明朝发扬光大,唐宋那会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不分阶层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比如父辈都是卖豆腐的平民身份,依旧也出了状元
李春芳
(内阁首辅)
不分阶层科举部分举例
这样有能者居之的科举制度,让很多寒门子弟多了条出路,而有才之人大多有傲骨,在朝堂上能大放异彩。(当然,文人当道也有不利于朝廷的一面)
《明史》内容里可能存在不够公允的评价
大家都知道,《明史》是清朝修撰的,站在史学角度,《明史》的水平很高。
另一个角度来说,古往今来,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清朝在《明史》中省略了大部分建州的历史,因为建州被明朝管理过,有种祖上出身不光彩的感觉,变相承认自己是异族侵略。
明史
我们所看到的明朝大都残暴不仁,荒淫无度致使国破家亡的皇帝,很多来自后来降清的东林党,士绅,太监等人所编撰的野史。
编一部《明史》目的在于将满人入关时所做的“丰功伟绩”掩盖掉。至于入关之前的皇帝好与不好对于他们来讲并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抄一抄《明实录》(方孝孺被株十族就是源于此)就可以了。
明朝到现在依然饱受争议,很多人都被“
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的骨气折服,也有很多人因“
重文轻武
”的制度而厌弃。
都说张居正如果再多活10年,大明就能再延续200年国祚,其实也未必能这么久,一个时代有自己的气数和命运。
明朝的衰落不仅仅只是天灾,
还有内耗
,这并不能归结某一任皇帝,而应该是长期累积下来的历史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喜欢历史的朋友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