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越世家》有语:“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古代的开国功臣一般难有好下场,其中最惨的当属明朝的一干开国元勋!
据《明史》记载: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十三年中,大明王朝相继发生了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史称“洪武四大案”,经过这四次大案,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屠杀殆尽,位高权重者只留汤和一人!
汤和是如何得以善终的?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先来看看朱元璋为何下手如此之狠
明朝也算是“以武立国”,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以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为首的武将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大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不世战功,而这其中很多人在建国后自恃劳苦功高,成为所谓的“骄兵悍将”,甚至不将朱元璋放在眼中,因而为朱元璋所不容。
除此之外,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改立皇孙朱允文,朱允文年岁尚小,难以驾驭明朝的这些“骄兵悍将”,为了给孙子“铺路”,为了保证朱家的江山得以传承下去,朱元璋下了最狠的手!
朱元璋下手如此之狠,汤和却能得以善终,死后还被追封为东瓯王,这是为何?
汤和1326年出生于濠州,比朱元璋大三岁,与朱元璋是同乡,两人从小玩到大,称得上“发小”,据《明史》记载:汤和“少有壮志”,小小年纪就头角峥嵘,颇为不凡,彼时的朱元璋只是汤和屁股后面的“跟屁虫”。
1352年,汤和带着几个同乡加入了郭子仪的红巾军,因作战勇猛很快升至千户,发迹后的汤和想到了幼年的玩伴朱元璋,便写信邀请他参加义军。朱元璋发迹就是始于红巾军,从这点来说,汤和算是朱元璋的贵人。
加入红巾军的朱元璋如鱼得水,青云直上,很快就成为汤和的上司,此后汤和跟随朱元璋先后攻克滁州、攻取和州、平定太平、平定集庆、攻取镇江、巡察奔牛……因功勋卓著,升任统军元帅,朱元璋称王后,汤和又平定福建,俘获陈友定,之后又随徐达西征北战。
洪武十一年,汤和被封为信国公,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朱元璋赐第凤阳,洪武二十八年,汤和因病逝世,得以善终,朱元璋追封其为东瓯王。
不仅汤和得以善终,他的子孙后代也得享荣华富贵二百多年,据《明史》所载:明世宗时汤和五世孙汤绍宗以功臣后续封灵璧侯,灵璧侯共历五世五代,至南明而绝!
相较于其他功臣,汤和的结局真的是“羡煞旁人”,这其中有何缘故?
其实原因很简单,汤和善于审时度势,心胸宽广,朱元璋受他邀请加入红巾军,然而加入红巾军的朱元璋很快就凌驾在他的上面,换作一般人肯定会心生芥蒂,甚至反目成仇,但汤和认定朱元璋不凡,忠心耿耿的追随于鞍前马后,没有丝毫不满,在其他同乡不服朱元璋时,只有汤和坚定的站在朱元璋身边,因此两人的情谊颇为深厚。
晚年的汤和更为恭敬谨慎,从不妄议朝政,不拉帮结派,并于洪武二十一年主动告老还乡,归还兵权,此举令朱元璋“龙心大悦”,特意在凤阳为其修建府邸,并赏赐丰厚的金银财宝。
告老还乡后的汤和仍然谨小慎微,朱元璋所赐金银财宝全部分发给父老乡亲,百余侍妾尽皆遣散回家,并且每年都入京面见朱元璋一次,每次都跪着去见,正是因为汤和的这一系列举动使得朱元璋对其“网开一面”,他才得以善终,子孙后代才得以享受荣华富贵!
小结: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帝王也并非铁石心肠,自古以来“鸟尽弓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臣功高盖主,难以审时度势,触碰到了帝王的底线,若是都像汤和一般,岂能不得善终?
当然,有人会说汤和一辈子过得太窝囊,实在是不值得,但“不窝囊”就得死,蓝玉等人的结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窝囊”可以保命,可以善终,可以让子孙后代得享荣华富贵,换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再者说来,汤和的行为并非“窝囊”,他深谙明哲保身之道,面对巍巍皇权,唯有如此,才能善终!
参考资料:《明史》《史记·越世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