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商汤周武之仁值得怀疑,殷末三仁之微子启更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商汤周武之仁值得怀疑,殷末三仁之微子启更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荀子聊完该怎么当将军后,曾当过将军的临武君为了表现自己也懂,连忙叫好,并提出一个更根本性的问题:

王者之军,应该建立怎样的制度?

青铜钲

荀子侃侃而谈道:将军以金(即钲,一种敲击乐器,一般在战场上用于下达撤退命令)鼓号令三军,至死不弃金鼓;御者驾车冲锋,宁死不松缰绳;百官各司其职,至死不擅离职守;士大夫浴血奋战,死于战阵之中。

众人协调一致,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要把服从命令看得比建功立业更重要。不让进攻时进攻,和不让后退时后退,那是同等的罪过。

不杀害老弱,不践踏庄稼,直接逃跑不追,

负隅顽抗不饶

,主动投靠的不当俘虏对待。该杀的是祸害百姓的人而不是百姓,但如果有人试图保护敌人,他就是我们的敌人,

格杀勿论

周成王姬诵封

主动归顺

微子启

于宋,而顽抗的曹触龙则被斩于军中,就是这个道理。

荀子

荀子说到此处,聊的还都是战争中的一般原则,基本靠谱。但接下来的话,因为涉及被儒家立为标杆的西周王朝,就开始不着调了。

殷商归顺的百姓,在大周享受和老周人一样的待遇,因此,近处的人无不歌功颂德,远方的人亦不辞劳苦前来投靠,不管是多么边远荒蛮的国家,周天子都会派出使者,让百姓安居乐业,最终,四海之内如同一家,就没有不服的,这才是为人师表的样子。也是为什么《诗经》里写到: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处笔者只想问一句,若果真如荀子所言,那史书上的“

血流漂杵

”和

宁死不食周粟

的伯夷、叔齐二人又当作何解释?

而且,生前爱拍马屁的曹触龙也许死有余辜,但出卖国家和祖宗基业的微子启就值得人们效仿吗?

微子启名子启,是商纣王子受

同父异母的哥哥

,因为

庶出

未能继承爹的王位

,弟弟子受做了大王后有些不靠谱,子启

劝了他三次

,子受依然置若罔闻。

于是子启给自己找了一套漂亮的说辞:

父子血浓于水,君臣义理相连

。父有过,儿子三次都劝不动,就应该

跟在爹屁股后面嚎哭不止

;君有过,为臣者三谏不改,君臣之义也就没了,臣子当自行离去。

随后便真的离开了弟弟,另立门户。似乎全然忘了,这世上还有

长兄如父

的说法——

又有几个父亲会放弃自己的儿子呢?

殷末三仁

当然,总的来说微子启这么做并没有太大毛病。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后来与子启并称为“殷末三仁”的还有他的另外两个亲戚。

其一,是子受的叔父箕(音:基)子。

箕子见小侄子用上了象牙筷子,悲叹道:“今天用象牙做筷子,明天惦记着用玉做杯子,

奢侈之风一起,国家就完蛋了

”。于是就说了侄子几句,结果子受完全当耳旁风,做叔叔的也没招。有人便建议道:“咱走吧,不跟他怄气了。”

“为人臣子,谏而不听便离他而去,这是

张扬人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

,事儿不是这么干的。”箕子拒绝跑路,从此披发佯狂做了奴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还整出一曲儿,名为《箕子操》。

后来殷商破亡,箕子远遁东海,在朝鲜半岛立国,世称“箕子朝鲜”。

另一位更出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比干,也是子受的叔叔。

也许是被亲戚唠叨烦了,当比干也去劝侄子消停点时,子受不但不听,还

把叔叔给解剖了

,美其名曰要研究一下七巧玲珑心。暴虐,真的是太虐了。

微子启

暴虐的子受最终身首异处,这其中到底有哥哥子启的几分“功劳”,众说纷纭,此处不去细究。

周武王姬发挺进朝歌时,

已经跑路多年的子启

不知从那儿冒了出来,

手持殷商祭器

,还

发明了一套“牵羊礼”向姬发投诚

,姬发一高兴,便让他官复原职,后来又在姬诵和周公手上

成为一方诸侯,建立宋国,香火绵延近八百年。

人各有志

,子启好歹也算是替商汤王子履

保留了一丝血脉

,笔者不好指责他

通敌叛国

,但这所谓的“

殷末三仁

”中,子启和他的叔叔们比起来成色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难怪

慧眼如炬的毛主席

会说:

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毛主席

聊完了“殷末三仁”,咱们来继续聆听荀子的“高论”:

王者之军替上天执行惩戒,而不会挑起战争,不进攻固守的城池,

不攻打顽抗的敌军

敌人如果上下一心,相亲相爱,那真的是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

不屠城,

不偷袭,不留军队占别人的地儿

,到了约定的时间就让士兵们回家,因此,那些治理混乱的地方,老百姓都想把自己的领导换了,让仁者来带领大家共创幸福生活。

荀子话音刚落,临武君再次大声叫好。

此处,

我严重怀疑临武君是荀子安排的托儿

前面还说顽抗者格杀勿论,后面就不攻打顽抗的敌军

了,荀子老先生是欺负咱们不识字还是逗我们玩呢?如此

自相矛盾

,临武君还叫好,难道老先生讲话的时候这哥们睡着了?

假如您看过我之前关于商汤王“鸣条之战”和周武王“牧野之战”的拙论,您就指定明白,荀子这一段纯属痴人说梦。

箕子

一个叫陈嚣的人大概和笔者所见略同。

所以他问荀子道:“

先生议兵,满口仁义,既然仁者爱人,义者讲理,那又何必派兵去打别人?打仗,不就是为了掠夺吗?

“这你就不懂了,所谓仁者爱人,爱人,所以痛恨恨那些害人的人;义者讲理,讲理,因此憎恶那些作乱的人。用兵,是为了除暴安良而不是掠夺。”

荀子一番话,大义凌然。后面还举出

尧伐驩(音:欢)兜

舜伐有苗

禹伐共工

汤伐有夏

文王伐崇

武王伐纣

等六个例子,称此

四帝两王

以仁义行天下,兵不血刃,八方来朝,德被天下。

比干

陈嚣听完荀子的话是什么反应,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如果是我,虽然内心对这位悲天悯人的儒家大师心存无限敬意,此处能给他的,依然只会是“呵呵”。

尧、舜、禹这三位

在自己家门内玩“禅让”

的老祖宗咱就不说了;周文王姬昌

好歹没对领导动刀子

,咱也勉强认他仁义;但

子履

姬发

这俩人,

以臣谋君

主动挑起战争

行贿

偷袭

抢掠、追杀,一样没少干

。同样是这些事儿,

怎么搁别人是暴行,搁他俩就成了仁义呢?

退一万步说,笔者就算

捂上眼睛,昧着良心

,承认二人造反是吊民伐罪、替天行道。那么,

罪人伏诛,天道得彰后,按着儒家的标准,难道不该还政给姒家(夏朝王室)和子家(殷商王室)吗?

那子启可是姬发亲自认证的“仁人”,由他来执掌天下,名正言顺,再合适不过了,

怎么还是自己登基改朝换代了呢?

所以说,

抢就是抢,抢嬴了算你本事,谁也不敢不服,但老是尬聊仁义就没意思了。

可见,

商汤周武之仁值得怀疑,微子启“殷末三仁”的声名更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求知路上,还是不要人云亦云,多一些独立思考才好。

渔樵故纸致力于以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史实正而不闷,观点奇而不歪。愿大家一笑之后有所得!

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深表歉意,知悉后即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侄子,周武之,殷末,叔叔,的国家,百姓,姬发,将军,微子启,消息资讯,荀子,子启,微子,临武君,姬发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侄子,周武之,殷末,叔叔,的国家,百姓,姬发,将军,微子启,消息资讯,荀子,子启,微子,临武君,姬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侄子,周武之,殷末,叔叔,的国家,百姓,姬发,将军,微子启,消息资讯,荀子,子启,微子,临武君,姬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