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军阀首领和割据功臣可以称帝,但获得正统地位的却不多。比如三国时期,一般认为只有曹魏是正统的,蜀汉和孙吴都是傀儡王朝。不过,谈到三国正统的事情,金朝的态度却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西晋法制
对于西晋王朝来说,西晋法制的构建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自曹芳年间高平陵之变,魏废帝,曹魏即位一直被司马家控制。因此,一般认为西晋高平陵的改造为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晋书》也将司马懿视为西晋帝国的实际创始人。
因此,司马炎称帝之时,其皇位的合法性来自魏先帝曹桓的退位。当然,这种让步,小编习惯称之为刀架颈部的让步。但即便如此,这种退位还是被正统的历史观所承认。
西晋继承曹魏法制,曹魏继承东汉法制。所以西晋对蜀汉和东吴的态度和曹魏一样,肯定不承认蜀汉和东吴的正统。
然而,到了东晋,金朝在法制上却面临着尴尬的问题。
二、东晋的尴尬事
虽然在后世看来,东晋是西晋的延续,是晋朝的一部分,是当之无愧的正统。但是到了东晋初年,情况就很不妙了。
先说传统吧。当时,西晋正统皇帝晋淮帝被匈奴俘虏,象征皇帝地位的玉玺也被匈奴夺走。整个中原都被匈奴占领了。北方虽然失守,但司马睿得到了江左诸侯贵族的支持(注:主要是王氏,所以东晋初有“君马共天下”的说法),司马睿晋朝宗室,在江东重建朝廷,这就是东晋。然而,此时的东晋,法制却面临着重大缺陷。
虽然法制存在缺陷,但东晋也面临内忧外患:东晋境内的土人不承认东晋的统治,西晋早已失去了它的统治。在失去北方之前很久就有权统治巴蜀。
因此,东晋王朝风雨飘摇。
三、东晋“三合一”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晋朝廷有必要恢复其软实力:在法制和规则的基础上寻找生存的基础。
从某种角度看,东晋的建立实际上是吴国的复辟:吴国的基本国主主要是江东诸侯。东晋之所以能够在江东站稳脚跟,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江东主的大力支持。其实在西晋时期,西晋流通的主要货币是曹魏的钱币,而东晋流通的主要是孙吴时代的钱币。承认孙吴时代铸币的合法性,也可以认为是东晋应势接受了孙吴的地位。同时,东晋偏袒江东,其环境与蜀汉相似:当时蜀汉建立了一套说东汉被乱臣盗贼推翻的说辞,但汉朝的法制还在,刘备就响应百姓,复辟了汉朝——这就是蜀汉法制根基的历史。
东晋的局面几乎是蜀汉的翻版:按司马睿的话说,西晋被匈奴推翻了,他顺天而为,续金,于是在江东重建金朝.
所以,实际上,东晋对蜀汉的态度,比起西晋,还是有些缓和的。所以,东晋在法制上继承了曹魏和西晋的血统,但态度却和蜀汉一样,基本背景还是孙吴的江东君。可以说,东晋在建国理念上真正实现了魏、蜀、吴三国的三合一。
4.标准
当然,从东晋建立到灭亡,东晋朝臣并没有公开宣布承认蜀汉和东吴的法制。但东晋答应了,史家们还是用实际行动承认了蜀汉的合法性。比如东晋史学家就曾写过《汉晋春秋》一书。认为金朝推翻曹魏为汉朝报仇雪恨,而金朝继承了汉朝的法制,暗示曹魏是傀儡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