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居正儿子文才平平,考官有意奉承拟为第四,张居正:直接定榜眼

张居正儿子文才平平,考官有意奉承拟为第四,张居正:直接定榜眼

万历五年(1577年),这一年在京城举行殿试,皇榜发布之后,宣城人沈懋学一举夺魁。说起沈懋学其人确有文才,但怎么说也很难进入前三名,之所以能夺魁,主要还是沾了首辅张居正的光。

这一年五月,会试已毕,阅卷工作也顺利完成。当时的首辅张居正,因其次子张嗣修也参加了这次会试,按例应该回避,不能参与阅卷。阅卷之事由次辅张四维主持。张四维是万历三年(1575年)由张居正引见入阁的,不过张四维这个次辅说到底还是一个陪衬。

张四维入阁时,太后以万历皇帝的名义下旨,曰:“张四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着随元辅等在阁内办事。”皇帝的圣旨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有时一字之别就会让人读出深意。圣旨中的这个“随”字就大大拉开了他与张居正的距离,所以张四维对张居正毕恭毕敬,处处谨慎小心。

这次会试有张公子在内,而且张四维也知道首辅大人又十分在乎儿子的名次,所以头几名名次的拟定就得反复斟酌,尤其是张公子的名次。要是定低了在张居正面前不好交代,要是定高了太显眼也会带来不良后果,而张居正本人也从未说明也从未暗示要第几名。

这样一来,给张公子定名次就显得尤为棘手。几经推敲,张四维战战兢兢地作了如下安排:第一甲第一名宋宗尧,第二名陆可教,第三名沈懋学;第二甲第一名张嗣修……张四维心想,张嗣修文才平平,放在二甲一名的位置已经有人要骂他拍首辅的马屁了。

尽管张居正未参与此事,且考卷还未拆封,但很快就得知儿子被安排的是第四名。对此,他并不满足,希望儿子能进入三鼎甲。为了能让儿子进入三鼎甲,张居正着实费了不少心思。早在一年前他就动手布置了:暗中网罗天下知名举子跟儿子做学友,形影不离,以扩大儿子的影响,增强世人对张嗣修的印象,好使他名列前茅而不至于让天下人感到意外。

为此,张居正特地派人去请过的就有汤显祖和沈懋学。汤、沈二人本是好友,也都明白首辅大人的用心,但对此事的态度却不一。汤显祖性格倔强,又特别自信,不肯做这种顺杆爬的事;沈懋学年长于汤显祖,急于求取功名,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很乐意利用这种送上门来的靠近实权人物的好机会。就这样,张嗣修、沈懋学等一帮名士亲密往来了好几个月,似乎也成了名士。

张居正认为,作了这么扎实的准备工作,不能只弄个二甲第一名,一定要进入三鼎甲,当状元是太露骨了点,最好弄个榜眼,再不济也得弄个探花不是。

拟好名次的次日就是“读卷”了。即主要大臣到场,由首辅、次辅轮流在皇上面前宣读头几名的考卷,然后由皇上“钦定”名次。次日,万历皇帝上殿后,大臣依次读卷,张居正在场却未参与宣读。读过了宋宗尧的,再读陆可教的,不等读完,张居正以暗中沟通了管事太监,突然传令“免读”。

于是,张居正以首辅的身份走上前去,完成最后一道程序。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顺手将沈、张二人未读的卷子放在宋、路二人之上,送到皇上御座前。年幼的万历皇帝一向敬畏张居正,自然不敢更动次序,依次御笔钦点。就这样,沈懋学成了状元,张嗣修成了榜眼,而宋、陆分别降为探花和传胪(二甲第一名)。

当场是没人敢说什么的。可事后朝臣都感到不平,议论纷纷。张居正听后并不在乎,居然对人说:“张浦州(张四维是浦州人)是靠我提拔入阁的,为什么舍不得将我儿子安排在三鼎甲之内呢?”

沈懋学的文才是出众的,但若照章办事他只能得第三名,而且在高手如林的情况下,将他拟定在第三名也许还有他与首辅关系密切的因素。张居正为了给儿子争名次,却使沈懋学水涨船高,由探花成了状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沈懋学,张嗣修,皇帝,张四维,文才,儿子,名次,张居正,三鼎,汤显祖,故事传记,沈懋学,张嗣修,张四维,张公子,张居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沈懋学,张嗣修,皇帝,张四维,文才,儿子,名次,张居正,三鼎,汤显祖,故事传记,沈懋学,张嗣修,张四维,张公子,张居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沈懋学,张嗣修,皇帝,张四维,文才,儿子,名次,张居正,三鼎,汤显祖,故事传记,沈懋学,张嗣修,张四维,张公子,张居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