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字伯雅,山西代县人,史书上说他“性沉毅,多筹略”,是个性格内向多谋的人物。他也是在天启年间就入京为官,担任过吏部主事,魏忠贤当权时,孙传庭干脆辞官回家,此后十多年一直在家闲住。崇祯年间农民军起义,清军入寇不断,与孙传庭交好的京中陕西、山西籍官员不断有人举荐孙传庭出山,于是崇祯八年,孙传庭得到启用,先调为顺天知府,次年又擢升为陕西巡抚。若他不死,明朝可续命两百年,但他一死,明朝瞬间灰飞烟灭。
但不可置否,崇祯皇帝也曾想着和一群能臣想力挽狂澜,救大明于水火之中,为此他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而在那个冰火交融的明朝末年,袁崇焕、卢象升、熊廷弼、孙传庭……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亦撑起了大明最后的天空。可叹的是,当这些能人将才一个个战死之后,大明王朝的辉煌也随之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而其中,孙传庭则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
1642年,李自成兵围开封,崇祯帝任命孙传庭为三边总督。十月,孙传庭带着新招募的士兵出征,再次通过诱敌深入,打伏击战的手段,击败农民军。当时瘟疫盛行,缺乏粮草。崇祯帝多次催促孙传庭出关迎战李自成,孙传庭不得已,在1643年8月率军仓促出关,九月份在河南郏县被李自成人数众多的农民军所败,明军四万余人全部战死。
他本来要死守潼关,可朝廷一道赦令却让他很苦恼,他要与叛军背水一战,却背负着不被信任的失落,一身英气,万死抵挡,战死在潼关。作为一个外臣,你太不行,人家说你不堪大用,你太行了,人家防备你,觉得你不怀好意。不仅是崇祯帝,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是如此,只不过崇祯帝的心胸更为狭窄罢了。可惜了孙传庭,这位中流砥柱的人物,抱着深深的遗憾划过大明的夜幕。孙传庭死后不久,大明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