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此人割地致北宋灭亡,被骂为千古罪人,唐太宗一句话道出他的苦衷

此人割地致北宋灭亡,被骂为千古罪人,唐太宗一句话道出他的苦衷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晋阳叛变自立,建晋国,史称后晋,他以幽、蓟十六州和称“儿皇帝”的条件乞求契丹出兵助他灭后唐。938年,石敬瑭将幽、蓟十六州献给契丹,从此此十六州一直为外族所踞,中国黄河以北除山西雁门关以外的辽东一带天然国防线全部失却,中国不得不陷于天然的压逼形势之下挣扎,致使宋朝不得不屈辱乞和而艰难度日。

石敬瑭因向契丹求援和割让幽、蓟十六州的行为成了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后世称之为罪最大恶已极的可耻人物”。然而,有历史学者却对此不以为然,对石敬瑭“千古罪人”的定位显然是从当时宋朝汉人政权的角度出发,并视石敬瑭为汉人。可事实是石敬瑭并非汉人,而是被称为胡人的沙陀人,即使他不割让幽、蓟十六州,后晋强大后也会对宋朝构成威胁。

那么幽、蓟十六州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呢?石敬瑭割地确实使中原失去了天然屏障,使得契丹以至后来的女真在军事上处于有利地位,给中原抵御其入侵增添了困难,但将它看作是北宋灭亡的主要或决定因素未免夸大了它的作用。以失去幽、蓟十六州的后晋举例:947年,后晋为契丹所灭,但它灭亡的原因并非是失去了十六州的屏障,而是其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瓦解,主暗臣庸、将帅离心所致。

以后晋的军事实力来看,它完全可以抵御住契丹的进攻。945年,契丹主耶律德光亲举倾国之兵入侵后晋,围晋军于阳城,主帅杜重威既无良谋解围又不准将士出战。晋军将士不肯坐以待毙,奋起出击,“契丹大败,德光丧车,骑一百藁驼而走。”后晋皇帝石重贵闻知阳城得胜后以为“天下无虞,骄侈益甚”,致使将帅离心、不为尽力,这才让契丹有可乘之机。

946年,契丹再次大举入侵,杜重威率晋军主力屯驻在不宜于屯大军的中度,奉国都指挥使王清主动请战。初时晋军小胜,诸将请大军继进,杜重威却不许,暗地里竟遣心腹向耶律德光祈降求赏,当得到“降则以汝帝中国”的承诺后率军投降。当杜重威命将士整军集结时,军士踊跃以为要战,当得知是投降契丹时,军士皆恸哭、声震原野。可见晋军将士并非不能战、不想战,而是被杜重威胁迫出卖了。

后晋如此,宋朝更是如此。1126年,即靖康元年,金军从黄河北岸渡河攻宋,骑兵用了5天时间才渡完黄河,侦察兵在周边探了一圈竟未发现宋军的一兵一卒,以至金人大笑:“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岂得渡?”然后金军步兵从容渡河,围开封灭北宋。由此可见,如此腐败堕落的宋朝,就算它拥有幽、蓟十六州的天然屏障也同样是灭亡的命运。

显然,石敬瑭割幽、蓟十六州致使宋灭的黑锅是宋朝统治者扣给他的,而对于他治下的百姓来说,这位皇帝虽不是圣君,但也称的上贤君。石敬瑭继承了后唐明宗李嗣源“息兵革、登年谷”的治国理念,又接受辅臣桑维翰“推诚弃怨以抚藩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财货”,为后晋百姓创造了一个赖以休息的环境。

至于石敬瑭当契丹的“儿皇帝”,确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当时他被困晋阳城中,势同累卵之下,向契丹求援是唯一的生路。早在300多年前的隋末唐初,唐连续向突厥的始毕、出罗、颉利3名可汗称臣纳贡,唐太宗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这或许也是石敬瑭的苦衷和志向。630年,唐灭东突厥;657年唐灭西突厥,完成了唐高祖“志灭匈奴”的遗愿。如果石敬瑭活得久一些历史又会怎样呢?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本文由轩轩有礼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契丹,杜重威,后晋,唐太宗,中国,宋朝,儿皇帝,石敬瑭,晋军,将士,观点评论,契丹,杜重威,蓟十六州,石敬瑭,突厥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契丹,杜重威,后晋,唐太宗,中国,宋朝,儿皇帝,石敬瑭,晋军,将士,观点评论,契丹,杜重威,蓟十六州,石敬瑭,突厥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契丹,杜重威,后晋,唐太宗,中国,宋朝,儿皇帝,石敬瑭,晋军,将士,观点评论,契丹,杜重威,蓟十六州,石敬瑭,突厥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