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学生严惩了老师的家人,老师身为明朝首辅,却大感欣慰

学生严惩了老师的家人,老师身为明朝首辅,却大感欣慰

明朝正统年间,福建地区爆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当时一个姓杨的人,因为侵占普通百姓的田地,闹得民怨沸腾,被人告到官府。此时正是明初,经历了仁宣之治后,社会比较清明,但是,这件官司实在不让人看好。

原因很简单,这个杨氏虽然只是普通人,没有功名也没有权力,但他的却是大明首辅杨荣的侄子。所谓官官相护,何况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这个铁钉子,百姓纷纷认为无人敢动。

杨荣确实是个狠人,在靖难之役时,朱棣率军入京,他就站出来提出一个问题: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别小看这句话,他为朱棣解决了大问题,让朱棣没有被巨大的胜利冲昏头脑,顺利获得了民心。也因为这句话,从此获得了朱棣的信任,这位性格暴躁的皇帝,只要看到杨荣,就如同吃了定心丸一样,处事临危不乱。

明仁宗、明宣宗在位之时,对他同样倚重,使其升迁不断。到了正统年间,杨荣、杨士奇、杨溥则是辅佐小皇帝的豪华班底,人称“三杨”。杨荣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任尚书、大学士之职,并获赐玉带。

毫不夸张地说,杨荣位极人臣,明朝朝廷能够给他的,几乎全部都给了。这样的高官,子侄在乡里横行无忌,也是可以预想得到的。更何况并非作奸犯科的大罪,很多人认为,哪个官员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置之不理。

比如当时的福建布政使就不想理会这件事,将其退给自己的属官、福建佥事鲁穆。这当然是有深意的,因为鲁穆当年参加会试的时候,主考官就是杨荣,按照封建官场的潜规则,杨荣是鲁穆的恩师,有提携之恩。福建布政使的这一招棋很高明,他料定鲁穆不可能得罪杨荣,人情自己占了,百姓的怨气则全部由鲁穆来挡。

本来,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到此为止了,鲁穆可以将此事做成无头公案,不了了之。反正头顶有首辅大人顶着,互相照应不也是官场中最为常见的事情吗?

然而,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鲁穆完全没有领会上级的意图,也没有顾全恩师的面子,他好像不明白其中的关系似的,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严惩了犯事的杨氏。事后,鲁穆还生怕杨荣不知道,又写了一封信,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主动向恩师请罪。

明朝疆域很大,事情很多,这点小事本来不足以惊动杨荣。然而,鲁穆的私信却从福建直接送到了杨府,引起轩然大波。杨荣的门人之中,有的痛骂鲁穆不知好歹,有的则暗地说其坏话。事情虽然不大,也没有人命官司,但大家都在等待杨荣发飙,因为门生太不给他老人家面子了,明显是在打脸。

事情就是这么令人难以置信,位高权重的杨荣没有发火,他要报复鲁穆,如同捏死蚂蚁一样简单。相反,他却兴高采烈,拿着这份信件传阅诸位门生故吏。杨荣的态度很明确:这才是真正的好官员、好学生。往大的说,这是忠君体国,不徇私情,把天下百姓放在第一位,把皇恩放在第一位。往小的说,这才是真正为老师考虑,并没有助长他们杨家的跋扈之气。如果不秉公办理,那才是害了杨家,让杨家有恃无恐,今后酿成大祸。

杨荣不仅没有怪罪鲁穆,而且还将他举荐给朝廷,使其担任了右佥都御史。只不过这位不徇私情的好官,在第二年前往河北的灭蝗工作中,因为劳累过度,死在了返回朝廷的途中。三年之后,杨荣也病故了,但这对师徒的高风亮节,永远成为历史的佳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事情,恩师,福建,朝廷,杨荣,鲁穆,普通百姓,朱棣,家人,消息资讯,福建,杨荣,鲁穆,杨氏,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事情,恩师,福建,朝廷,杨荣,鲁穆,普通百姓,朱棣,家人,消息资讯,福建,杨荣,鲁穆,杨氏,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事情,恩师,福建,朝廷,杨荣,鲁穆,普通百姓,朱棣,家人,消息资讯,福建,杨荣,鲁穆,杨氏,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