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初年(公元1078年),王安石的好友陈绎,归隐于洛阳城外一处叫“贺兰溪”的地方。王安石得知后,模仿唐朝皇甫冉《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关怀陈绎的去处。
表面上看,这首诗全部由问句组成,仿佛什么也没有说。事实上诗中的内容,分明是在借机赞美陈绎,夸他像松树一样高风亮节,像山一样仁德。
这首诗同时也表达了王安石对与君子结伴,隐居山野的向往之情。王安石外号“拗相公”,性格忠诚耿直,宋神宗在位时他担任过宰相。
那么,位高权重且心直口快的王安石,对于朋友的评价,为什么要以这种隐晦的方式来表达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这首诗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勘会贺兰溪主》赏析
《勘会贺兰溪主》——北宋·王安石
贺兰溪,洛京地名。陈绎买地筑居,于邮中问之。
贺兰溪上几株松,南北东西有几峰。
买得住来今几日,寻常谁与坐从容。
标题中的“勘会”,是审核议定的意思。翻译成白话,相当于:鉴定一下陈绎入主“贺兰溪”这件事情。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贺兰溪是西京洛阳城外的一个地名,听说陈绎在那里买了一块地,盖上新房子隐居。于是我就写信去,问了问当地的一些情况。
贺兰溪上有几株松树呢?南北东西四面,一共有几座山峰?是什么时候买的这块地,又住了多久呢?平时是什么人和你一道,潇洒从容地住在那儿?
北宋沿袭前代的“两京制”,它的东京是汴梁,西京就是洛阳。西京这个地方,一般是朝中老人退休时呆的地方。
不过陈绎当时去隐居的时候,情况可能有一点复杂。因为他并没有和朝中的元老们集中居住在一起,而是自己独自一个人,跑到“贺兰溪”买了块地。
由于地方比较偏僻,所以王安石就写信询问他的情况。王安石在诗里面先问贺兰溪上一共有多少松树,然后又问,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共有几座山峰。
王安石关心的两样事物,其实都是非常有讲究的。松树和山,再加上贺兰溪中的溪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君子、智慧和仁义的象征。
松树象征着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山峰象征着仁义厚道和安稳庄重。孟浩然有诗云:“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
贺兰溪就是代表智慧的“流水”,四面的山峰是“道”,松树就是“高节”。两个问题把中国文人坚守和追求的东西,全部都表达出来了。
王安石从来没有去过贺兰溪,可是他写信问陈绎当地的情况时,不问“贺兰溪上有何树”,而问“贺兰溪上几株松”;不问“南北东西有无峰”,而问“南北东西有几峰”。
可见,在王安石的想象当中,已经肯定那地方必有松,也必有峰。因为只有有“松”有“峰”的地方,才配得上陈绎这样的人品,这就是他这首诗超越皇甫冉原诗的地方。
尤其是诗歌的倒数两句,写得很有意思。诗中倒数第二句说“买得住来今几日”。意思就是说,陈绎的这种坚贞不屈、仁厚安稳的品德,并不是到了溪兰贺才有的,它是一以贯之的,陈绎可能过去就已经住在这个地方了吧?
最后一句“寻常谁与坐从容”,表达了王安石本人想要归隐的心情。因为大概就在陈绎归隐前不久,王安石经历了第二次罢相。
王安石晚年非常寂寞,曾经打算和苏轼一起隐居。不过那时的苏轼,虽然和他在表面上已经和解了,但是两人的“道”始终是不同,所以王安石的这个想法最后也未能成功。
因此当王安石听说陈绎到了贺兰溪以后,他就把那里想象成了一个理想的仙境。于是他就开始幻想,是什么样的人和陈绎一起,潇洒、从容地生活在那里呢?
王安石借这首诗歌颂朋友,写得比较隐晦。因为第二次罢相时,他在朝堂中早已经失势,而他的这个朋友由于打击朝中权贵,得罪了很多旧党势力。
陈绎是一个比较铁面的人,宋神宗曾经对自己的身边人评价他说:论事不避权贵。因为铁面无私,所以皇帝派陈绎到开封去当官。
陈绎判案很认真,任何一个案件,即使只有很小的疑点,他都会调取卷宗,亲自处理。他还替国家管理过农业事务,当过吏部的主管官员。
当他发现有官员贪污公款,中饱私囊时,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会严肃处理。结果后来有人控告他袒护部属,于是他被调到滁州当知州。后来朝廷觉得他的确能干,所以又调了回京城。
元丰初年时,王安石已经罢相两年了。当时陈绎在广州当知府,内库里面有供奉的佛像,是由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陈绎用普通的木头代替檀香木雕刻佛像,结果被负责的官员举报了。
虽然不能肯定陈绎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想节约公款,还是想贪污公款,但是皇帝仍把他贬黜了。皇帝觉得“是以事佛丽重典矣”,用这么一块破木头来事佛,太不尊重了,应当重处!
当时陈绎本来已经当上了龙图阁的待制,结果被贬到了建昌军,夺其职,等于是直接降级成了一个看城门的小兵。同时,历史上对陈绎的评价,也有一些争议。
因为陈绎在朝廷中打击豪强,表面上看是有功劳的,然而《宋史》认为他“行与貌违”,就是一个”假的颜回”。也就是说,陈绎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可能是伪装出来的。
另外,陈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会教育子女。相关的史书上,只说他“不能肃闺门,子与妇一夕俱殒于卒伍之手,傲然无惭色”。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由于他没有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好,所以儿子、媳妇可能得罪了手下的士兵,结果士兵杀害了他的儿子和媳妇。
但是陈绎并不认为自己有过失,没有半点惭愧的意思。因此,按照《宋史》的说法,陈绎的个人品德,在当时是有很大“争议”的。
王安石在元丰初年第二次罢相前,事实上已经失势。所以他想要夸奖一下当时的“争议”人物陈绎,也得考虑一下后果,最终只能隐晦地写诗表达一下心中的感情。
结语
王安石的这首诗,虽然是仿照唐朝皇甫冉的《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的样式创作的,但是在创作技巧和内涵上面,却远远超过了前作。
皇甫冉的诗,只是简单表达了对云外仙山,世间桃源的羡慕和向往;而王安石这首诗,则成功运用松树、山峰、溪流的意象,表达了对世间君子隐居生涯的艳羡。
另外,王安石还成功地把贺兰溪中的风景所涵盖的意象,与陈绎本身的品格相融、相交。以“买得住来今几日”,暗示贺兰溪的溪水、松树和山峰,与陈绎高尚品格是交相辉映的。
这一招既让诗歌的内涵得到了升华,又点出了“勘合”之题。这首诗的标题,本意是说:鉴定一下,这个“贺兰溪”与我们的陈绎之间的匹配度。
写到“买来住得今几日”的时候,王安石已经是在肯定,他们彼此之间,果然是相配的。末句更是表达出了,对“与人间君子作伴,隐居山野”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