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贻是孔子的第76代嫡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衍圣公,生于末世,晚清皇权的统治早已摇摇欲坠,作为维护皇权的一块金字招牌,他的地位和前程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这位衍圣公学问不如祖先,投机的能力却是一流,当时孔府已经式微,他继位之时,既无权势,家产又非常微薄,大有江河日下之感,他却靠自己的两段姻缘,攀附权贵与豪门,从而获得了权势与金钱。
孔令贻的第一位妻子是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的女儿,孙氏入门后,孔令贻也与她相敬如宾、十分恩爱,但婚后没几年,孙毓汶因甲午海战失败的牵连而受朝野指责,孔令贻待孙氏也一改从前的态度,非常冷漠排斥,还纳了一名年轻貌美的妾室丰氏,与孙氏分居,并在孙毓汶前来投奔时将岳父拒之门外,令孙氏29岁就郁郁而终。
孔令贻
孔令贻的第二位妻子是四品捐官陶式鋆之女,陶式鋆官衔虽低,却是京城有名的房地产商人,富庶惊人,因此孔令贻亲自登门求婚,娶了年近三十的陶氏,陶氏比孙氏要精明能干,手段狠辣,她一进门,就对丰氏严加教训,由于自己的儿子早夭,她不得不容忍孔令贻将自己的贴身丫头王宝翠收房,先后生了二女一子。
满清王朝结束后,孔令贻还曾拥护袁世凯复辟、祝贺张勋拥戴溥仪复辟,1919年,他还入京为废帝溥仪祝寿,被赏赐“紫禁城骑马”。
不久后,孔令贻因背疽发作,在北京太仆寺街的衍圣公府突然去世,死后四个月,他的遗腹子孔德成才出生,被北洋政府封为第三十一代衍圣公,1935年,孔德成正式请辞衍圣公之职,也从此卸下了孔氏家族为封建帝权当鼓吹手的重任。
1、慈禧亲自赐婚,衍圣公与同乡权臣联姻,婚后妻子郁郁而终
孔令贻父亲早亡,他五岁便袭封“衍圣公”,孔府内务由其母亲彭氏主管,彭氏是文渊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彭蕴章的孙女,彭蕴章是咸丰皇帝的师傅,助慈禧垂帘听政有功,因此,彭氏一直深受慈禧信任。
中坐着为彭氏
光绪14年(1888年),孔令贻17岁时,随母亲彭氏进京入觐,慈禧见他已经到了婚龄,就亲自为他保媒,为他介绍了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的五女儿,孙氏比他大一岁,孔令贻受宠若惊,当即与母亲答应了婚事,还决定马上就在北京举行婚礼。
孙毓汶是山东济宁人,与孔令贻都是山东老乡,对衍圣公也非常崇拜,见慈禧保媒,孔令贻又很热心,便首肯了婚事。
于是,孔令贻立刻递上奏章,在太仆寺街的衍圣公府隆重办了婚事,还专门请了三个月的结婚假,好陪伴自己的新婚夫人,光绪皇帝为此还亲赐了他几幅御书:“斯文在兹”、“福”、“寿”。
孔令贻旧居
孙氏是大家闺秀,不仅年轻漂亮,而且举止得体、温柔大方,深得婆婆和丈夫的喜爱,三个月婚假结束后,孔令贻带着她回到曲阜衍圣公府,再次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对她十分尊重关心。
孙毓汶是慈禧最得意信任的人,还是李莲英的拜把兄弟,平常连光绪帝都不放在眼里,在当时可谓权势赫赫,当上他的女婿后,孔令贻也的确风光了一段时间,因此,每次入京时,他都带孙氏一同前往,并备厚礼,前去拜访岳父。
孔令贻和洋人一起喝啤酒
孔令贻站在英皇画像旁
不过,六年之后,身为兵部尚书的孙毓汶突然成了千夫所指,1894年,由于孙毓汶在甲午海战中力主和议,向日本妥协,极力催逼着光绪皇帝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上签字,成为朝野痛骂的对象,不久告病下台。
为了撇清与孙毓汶的关系,孔令贻对孙氏的感情也一落千丈,进京时再也不去孙府,在曲阜孔府中,他独居在书房,很少到前堂楼孙氏的房间。
1896年,孙毓汶告老还乡后,因济宁老家的百姓声称要扒他的祖坟、骂声一片,他无颜还乡,想去曲阜投奔女婿,结果被孔令贻冷冷地拒之门外,孙毓汶只得在曲阜买了一套宅院居住,而孔令贻约束家人,包括孙氏在内,绝不准与孙府有任何来往。
孙氏在家受尽冷眼,心情本来就郁闷,1897年,孔令贻又娶了一个17岁的民间女子丰氏进门,据孔家老仆孔繁银说,当时孔令贻与妻子分居,在鼓楼大街骑马回家时,路遇一家饭店门前有个妙龄少女出来泼水,看起来丰姿绰约,便请人上门提亲,迎入孔府为妾。
丰氏进门后,被安排住在前堂楼最西边的房间,孔令贻另有新欢,对孙氏更是不闻不问、视为路人。
1899年,孙毓汶去世后仅几个月,孙氏也郁郁而终,紧追父亲而去,年仅29岁。
有利用价值时热心趋迎,没有利用价值时恨不得一脚蹬开,这位衍圣公的举动,颇有一点人心不古。
2、囊中羞涩,迎娶富商之女,陪嫁丫环生遗腹子
丰氏过门后,一直没有生育,孔令贻年过三十,未免有些着急,他再次前往北京,到与自己认识多年的陶式鋆家中求婚。
陶式鋆是大名府知府,出身捐班,官位虽然不高,仅有四品衔,在北京却大名鼎鼎,因为他本来是浙江绍兴师爷之后,陶家迁到北京后,做生意多年,是有名的营造商,在北京有大量商铺房产,身家雄厚。
而曲阜衍圣公府名声在外,实际却囊中羞涩,孔令贻此举当时也颇受人议论,因为前代衍圣公全都与军机大臣、一品大员联姻,孔令贻的太祖父孔宪培娶的还是乾隆皇帝的女儿,而孔令贻却到商人家求婚,有辱斯文。
孔令贻和庄士敦
但孔令贻并不在意,他一向注重实利,与陶式鋆也是认识多年的忘年交,深知陶家财力不凡。
陶式鋆答应将三女儿嫁给他做续弦,陪嫁了大量地契钱财,还有成群的仆人,婚礼办得十分风光。
这位陶氏是陶家的小女儿,相貌平平、身材矮小,却很有个性,有点王熙凤的风格,因此在娘家长到二十几岁,都没人敢上门提亲,而孔令贻自孙氏去世后,谢绝了多位提亲者,却把这样一个缺少大家闺秀风度的夫人娶进门,令其母彭夫人很有点不满。
据孔府档案彭氏日记记载,彭氏带着新婚后的陶氏入宫时,慈禧冷眼看了一会,扭脸对彭氏道:“满朝文武官员,谁家姑娘不行,怎么单找这么一个?”因此,连本该给陶氏的一品夫人封诰,彭氏都没有向慈禧开口提出要求。
但孔令贻却认为这是他为了孔府家政而做的理性选择,因此对陶氏很看重,还与陶氏的几个兄弟来往密切。
孔府
陶氏为人长袖善舞,在孔府恩威并重,一方面严格管理家事,拉拢人心,对彭氏非常周到,另一方面,她给侧室丰氏立下严格的规矩,要其严守妾的本份,在陶氏面前,丰氏只能站着,只有陶氏让她坐,她才能坐比陶氏矮一截的凳子,平时不允许丰氏穿鲜艳的衣服,房间里不能有大红颜色等。
孔令贻结婚后,才知道陶氏有多难对付,他当年对孙氏的办法都不好使了,只得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郁闷心情,据《孔府档案》,他的日记内容如下:
“七月廿一:上房恶妇作乱。廿二:连日生大气。廿三:生闷气。八月廿三:一日未出门,闷坐。九月五日:一日未出门,闷坐、生气。”
除了生气,孔令贻也没什么招数了,于是,在陶氏的严管下,孔令贻、丰氏等人都服服帖帖,连彭夫人都开始对陶氏另眼相看,陶氏入府三年后,彭夫人去世,陶氏成了内宅之主,她表现强势,样样事情打点得井井有条,还为孔令贻生了个儿子。
正当她暗自得意之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她所生幼子早夭,而孔令贻年近四十仍膝下无子,心急如焚,竟瞒着她与一个叫王宝翠的丫头偷欢,等陶氏发现的时候,王宝翠已经怀有五个月身孕了。
王宝翠聪明勤快,是陶氏最得力的贴身丫头,因此从北京一路跟着,当陪嫁来了曲阜,平时与陶氏形影不离。
陶氏怒火万丈,细询之下,才知道孔令贻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常趁陶氏睡熟之后,悄悄去王宝翠身边,连逼带哄把她弄上了手。
此时王宝翠已有身孕,因此孔令贻也一改常态,表现强硬,不顾陶氏和族人反对,将王宝翠收房做了姨太太,因为孔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孔令贻至今没有子嗣,陶氏和她的兄弟们最后只得让步。
王宝翠接连生下两个女儿孔德齐和孔德懋,女儿一生下来,陶氏就命人抱到身边,她们称陶氏为母亲,而叫王宝翠“姨太太”。
据孔德懋回忆,当年陶氏恨王宝翠入骨,天天对她非打即骂,甚至把打王宝翠当成了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在王宝翠生不如死的时候,她又第三次怀孕了。
3、靠遗腹子“垂帘听政”,当上曲阜“武则天”
1919年,王宝翠怀孕后不久,孔令贻在前往北京给岳父陶式鋆奔丧时,背疽发作,死于太仆寺街的衍圣公府,此时孔令贻膝下还是没儿子,按孔府规矩,族人将共同推选出一个新的衍圣公,陶氏只能带着家人搬出孔府、降为平民。
童年孔德成
这时候,陶氏唯一的希望就是王宝翠肚子里的遗腹子,如果王宝翠能生下一个儿子,她的地位就保住了,于是她紧紧地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一改以往对王宝翠的虐待,让人精心为王宝翠煲汤送药,照顾得非常周到,希望她顺利生下男孩,从这一点上看,她和孔令贻一样,都是彻底的务实主义者。
由于孔令贻的遗腹子身份不同凡响,因此到了王宝翠临产前,北洋政府派军队包围了产房,在孔府到处设岗,由一位将军专门坐镇孔府,山东省省长屈映光以及颜子、曾子、孟子三位圣人的后代奉祀官全部到场监督,孔府则把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十二府当家老太太全部请来,在前堂西厢静坐监产。
等各路权高位重的关系人坐满一堂后,孔府将上下门户齐开,就连平时专门迎接圣旨时才开的重光门也不例外,陶氏命人在大门挂上弓箭,以示“飞快”、“速到”之意,由于王宝翠迟迟没有动静,又有人提议说孔府内宅的后花园地势高,压着前面,挡了“小圣人”进门的路,陶氏便命人打开举办祭孔大典时才开的正南门,又将一块写着“鲁班高八丈”的木牌挂到后堂楼的角门上,以示从风水上抬高前院的地势。
孔德成
果然不久之后,孔令贻的遗腹子呱呱落地,起名孔德成。孔府命人四处敲锣13下,通报小公爷降生,曲阜全城都点响鞭炮庆贺,北洋政府也在曲阜鸣礼炮十三响,庆贺“衍圣公”有后,“小圣人”出世。
孔德成的出生让陶氏一颗心落地,她得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孔府的老夫人,从此安享荣华富贵,以“垂帘听政”的身份,管理上万官民,每天在前上房办公,坐在前上房书案前,听各位官员、执事、仆从“回事”,批阅呈文,俨然一位曲阜“武则天”。
孔林
而孔德成生母王宝翠却没得到任何好运,生过孩子后,她就被弃若敝屣,陶氏吩咐把王宝翠搬到后院储藏杂物的后五间里安置,孔德成出生第十七天,王宝翠便不明不白地死了,年仅26岁,甚至没能见上自己儿子一面。
孔德成一直认为自己是陶氏所生,直到陶氏死后,他才从老仆口中得知自己的生母是王宝翠,便命人将王宝翠的棺材起了出来,与陶氏、孔令贻合葬,也算是给了生母一定的名份。
孔德成结婚照
孔德成长大后,已是民国年间,五四新文化运动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他特地请求辞去“衍圣公”这一不符合时代精神的称号与爵位,经南京国民政府开会研究,批准他辞职,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可以世袭。
青年孔德成
后来,孔德成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并在台湾大学教授“三礼研究”、“金文研究”等课程。
孔德成和曾孙孔佑仁
世袭衍圣公的身份给他带来的一个好处是每个月能另外领18万新台币的薪水,而工作内容只需要他在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那一天主持台北孔庙的祭典,不过,到了1998年,他的办公室被取消了,其后,这一职位成了荣誉职务,陆续由他的次子孔维宁、长孙孔垂长接替主持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