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是:读完了一本历史书。
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历史的人,到什么程度呢。一个文科生,高考一结束,就只记得唐宋元明清。而且一说明朝,要心里默念一遍唐宋元明清,才知道它在什么位置。总的来说,历史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是枯燥。
那为什么要读历史书呢?
因为发现身边一些牛逼的人都在读历史。而且有句话叫“读史使人明智”,抱着以上两个原因~在年初定了个flag--读一本历史书。
就从那本最有名的开始!
没想到这一读就是一年,历时57.5小时,记了117个笔记。这本书确实很有趣,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历史,不会那么枯燥。
还有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他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天天在家里写东西的作家,而是一名公务员。写书的时候在广东顺德的海关办事处工作,今年7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这篇文章不讲高深的政治斗争,也不说复杂的战事战略,单纯从一个历史小白的角度,找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01
朱元璋为什么叫朱元璋?
这本书从一串有趣的数字讲起。
朱元璋的名字叫朱重八,也可以叫朱八八,他的父亲是朱五四,祖父是朱初一。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是给地主种地的,他也给地主家放了12年的牛。后来遭遇严重的瘟疫和旱灾,家人相继被饿死。17岁的朱元璋为了吃口饱饭,去做了和尚。但由于饥荒过于严重,导致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也就成了大家熟知的乞丐身份。
再后来朱元璋机缘巧合参加了濠州城的起义军,大帅郭子兴看他与众不同,打仗勇猛,又有王者之气,就收他为义子,并给他赐名朱元璋。
朱和诛同音,指毁灭,元指元朝,璋是一种锐玉。意思是诛灭元朝的利器。这就是朱元璋名字的由来。
02
怎么可以忍二十多年
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壮地死去更需要勇气。
很难想象自己的朋友被人陷害了,自己却要非常冷静,表现的和朋友完全没有关系,甚至还要去巴结陷害朋友的人,这份隐忍,很多人都做不到。但是徐阶做到了。
大概的背景是:嘉靖年间,夏言是首辅,为官算是清廉,也提拔过徐阶,而徐阶也为夏言的人品正直而依附于他。但是有一个又坏又贪的严嵩为了权利,把夏言害死了。
看徐阶是怎么忍的:
首先,在夏言被害之后,众臣愤怒。而徐阶一句话不说,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
任职期间,寡言少语,绝不透露政治立场,被严嵩几度认为是自己人。
为了与严嵩建立关系,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的孙子做妾。
把自己的户口迁到江西,以老乡的名义和严嵩套近乎。
严嵩多次设计陷害徐阶,徐阶唯唯诺诺,极少反驳。
因为对严嵩的卑躬屈膝,被自己的门生骂是严嵩家的小吏,也默不作声。
……
忍别人不能忍之事,建别人不能建之功。二十多年的隐忍和运筹帷幄,最后徐阶还是扳倒了严嵩。
工作上,一般能忍一个人一年时间就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徐阶忍了二十多年,真的是把忍字做到了极致。
03
用棉被和铁链守住的城
说完了人的部分,再来说说事,背历史的时候,我们经常背四个字“内忧外患”。
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带了20万人来攻打宁远,守城的是袁崇焕,当时不算出名的一个小人物。
宁远的城墙很坚固,但是抵不住努尔哈赤的大炮,云梯,甚至是凿地洞。各种办法下,城墙早晚会被凿塌。
而宁远失陷,对整个辽东都不利。
关键时刻,城头的明军想出了一个反击的办法。在棉被里面,铺上稻草和裹上火药,拿火点燃,再扔到城下。
沾满了火药的棉被剧烈燃烧,四处飘散。打仗的时候是冬天,士兵身上都是棉衣,所以只要身上沾上一点火,就会深陷火海。
努尔哈赤的军队被明军的这种新式玩意儿击溃。于是他转战南城。组织弓箭队,对城头射箭。
然而,更有威力的武器出现了,明军拉出了好几道长长的铁锁,用火烧红,甩到城墙上,一时间,几道火红的铁锁在南城墙上飘来荡去,铁锁甩向哪儿,哪儿就出现惨叫声。
几乎从无败绩的努尔哈赤被袁崇焕击溃了。
再次感叹古人的智慧,很多时候蛮干不行,还是要多一些小技巧才行。
以上是我读完书之后印象最深的三个点~这本花了我1年时间读的历史书,我以为读完它会很激动,很兴奋。但事实是很平静。可能是意犹未尽吧,那一个个的故事。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精彩。
没有想到的是,书的结尾是有点鸡血和正能量的。讲了徐霞客游遍各地的故事,最后引出一句话“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不过也不在乎结尾了,因为过程足够丰富,且书中的故事有无数个结尾,党派之争的结尾,夺皇位的结尾,抗倭的结尾,各个皇帝和大臣的结尾,……结尾太多了,也就无须给这本书一个结尾了。
如果你也想看这本书的话,要做好长期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