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一场足以影响唐朝国运和历史走向的政变,正在发生。通过这场残酷的较量,李世民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登上太子之位,掌握朝中大权。因政变地点发生在唐朝皇宫的玄武门,后世称其为玄武门之变。
如今再来分析玄武门之变,很多人将关注点放在了李渊身上。当三个儿子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李渊在做什么?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杀,李渊有什么反应?李世民通过极端手段上位,李渊又为何没有任何反抗呢?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上位
唐高祖李渊遵循立长制度,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是不管是从功劳还是威望上,李建成都无法和李世民相提并论。李世民跟随李渊四处征战,可谓战功赫赫。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劳,李渊先是将他封为秦王,又给了他尚书令等要职。最后到了封无可封的程度,李渊还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官职,让李世民享受荣光。
李世民的功劳和威望,自然让身为太子的李建成非常忌惮。李建成明白,李世民非池中之物,如果自己不除掉对方,是无法顺利继位的。根据旧唐书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曾邀请李世民来东宫宴饮,并借机在李世民的酒中下毒。李世民喝下后口吐鲜血腹痛不止,多亏了及时赶回秦王府进行医治,才算捡回了一条命。
经过这次涉险李世民也明白,他和李建成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接下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为此李世民经过周全的准备,趁着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朝会的时候,发动了血腥的政变。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生死就在一瞬之间。李世民先是一箭射杀李建成,李元吉仓惶逃走。而后李世民被射下马,滚入草丛之中。李元吉见机会来了,拿起弓箭想要勒死他。就在两个人厮杀的关键时刻,尉迟恭及时赶来,成功射杀了李元吉。
尉迟恭曾参加过刘武周起义军,以有勇有谋著称。在和李世民交战失败后,归附于李世民。此后他陪伴李世民东征西战,成为李世民非常信任的武将之一。这次李世民将他带入宫中配合行事,他也果然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立下了奇功。
不过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功劳,还远远不止射杀李元吉这一件。李建成李元吉虽死,可他们的势力还在。很快这些增援赶到,李世民的处境依然凶险。为了解除危机,尉迟恭迅速赶到李渊的住处,完成了他在此次政变中最关键的任务。
李渊李世民的父子博弈
一身戎装的尉迟恭赶到李渊这里,着实给李渊吓了一跳。此时正在殿中休息的李渊,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尉迟恭也不啰嗦,直接说了这样几句话:“太子和齐王叛乱,已经被秦王平息了,秦王特地派臣来保护皇上的周全。”
短短几句话,信息量是极大的。李渊一听就明白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被杀,现在整个皇宫都在李世民的控制下。这个尉迟恭说是来保护自己的,实际上就是来胁迫自己的。李渊就算内心再怎么震惊和愤怒,也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绪,表示配合。这个尉迟恭就这么煞气逼人地站在眼前,自己再不配合,可能命都没了。
很多人通过对玄武门之变的了解,认为这场政变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弟之争。但实际上,这场政变反映的实质是李渊和李世民的父子之争。作为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不是草包,不可能不知道李世民的能力。他之所以执意支持长子李建成,是因为他考虑到前朝杨广弑父篡位的教训,不愿也不敢让李世民坐上太子之位。
此前李渊对李世民的加封和授官,都只是一种安抚的手段。他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李建成可以顺利继位,将李世民的风头压下去。可是事已至此,还能有什么办法?何况李世民如今的威望,连他这个做父亲的都比不上。权衡利弊,唯有配合。李渊遵从尉迟恭的引导,下旨让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放弃抵抗,归顺于李世民。
就在这场政变的三天后,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没过多久,李渊宣布退位,李世民登基。这也标志着,李渊李世民父子间的博弈,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李渊表面上赞成李世民继位,配合李世民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戏码。但实际上对残杀手足上位,还逼迫自己让出权力的李世民,李渊的心里是有恨意的。
李渊退位后的养老生活
李渊虽然宣布退位,但还在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不肯搬离太极殿,就是个明显的信号。按说他已经成为太上皇,应该腾地方给新帝李世民,可他偏偏就是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世民都只能在东宫处理朝政。
李世民上位的过程本来就不光彩,李渊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给他难堪。不过李世民这边也不甘示弱,他先是将李渊制定的诸多政策通通推翻,后又降罪于李渊在位时的重臣裴寂。这下李渊可坐不住了,担心再这样下去会惹出更多的事端,很快便搬离了太极殿,住进了大安宫。
李渊退位后不问政事衣食无忧,但是他过得并不顺心。主要是因为李世民限制了他的自由,明里暗里都不让他随意行动。其实他们父子之间的隔阂,从玄武门之变发生的那刻起,就从未消除过。据说父子二人极少见面,李世民也从不主动求见。李世民出宫避暑游玩,有臣子建议带上太上皇,李世民也只是一笑置之。
这样的情况在贞观八年出现了一些变动,李世民不仅积极邀请李渊出宫避暑游玩,还以让太上皇休养生息为名建立了大明宫。难道李世民心意转圜,想起来当个孝子了吗?当然不是。这年李渊患已经上了中风,根本无法走动。李世民这段时间的言行,不过是想做足表面功夫,彰显自己的孝道而已。贞观九年,李渊病逝。
玄武门之变,向来是个有争议的事件。这也一度影响了后世对李世民的看法。不过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具有雄心壮志,性情豁达、知人善任,无愧于明君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