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代有位大臣上朝没带笏板,焦躁得团团转,好友想了一个办法

明代有位大臣上朝没带笏板,焦躁得团团转,好友想了一个办法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想必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文武大臣上朝的时候手中都会拿着一个长板子,这个长板子就是“笏”。

官员携带笏板上朝在我国历史悠久, 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大臣上朝,除了要衣冠华服穿戴整齐之外,还必须手持笏板才能与皇上对话。

笏板的作用

为什么官员必须携带笏板上朝呢?这个笏板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笏板是用来记录皇上的命令和旨意 ,同时也可以将对皇上的奏报写在上面。可以说,笏板是中国古代官员上朝必备的记事本。

用现在的话来讲,笏板就是他们的办公用品, 就像我们现在参加公司会议或者组织会议时记录的记事本一样。

那你肯定会问了,那一个笏板是多大啊?在长板子上记录会议内容能记录完整吗?

如果一个笏板不够写怎么办? 很简单,那就多写几个笏板, 但是携带不方便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官员为自己准备一个“笏囊”,将所有的笏板装在里面,带到朝堂上。

如果所携带笏板太多,笏囊太沉怎么办?这个时候,官员可以携带一名随从专门为自己背着笏囊,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秘书。

当然了,随着东汉蔡伦发明纸张之后,纸张越来越普及, 笏板逐渐成为了一种形象意义,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大臣们用的笏板也可以分等级,笏的制作材料也上升到了玉石、象牙等。

到了明朝,规定则变成了:五品以上官员使用象牙笏,五品以下官员不使用笏。

其次笏板最重要的作用是彰显天子的权威, 古代君臣特别讲究礼仪,臣子不能直视皇上,否则就是蔑视皇权,是不敬之罪。

那怎么办呢?官员只得用笏板挡住自己的脸,上朝面见皇帝的时候,就望着笏板看。

这个情景在很多电视剧中都出现过,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官员上奏汇报事务都是盯着笏板,根本不敢直视皇帝。

既然笏板这么重要,那官员上朝的时候要是忘记带了会怎样?会受到皇帝的责罚吗?应该怎么解决呢?这里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崇祯年间,有一天清早,文武大臣均等候在待漏房等待上朝。

鸿胪寺少卿董令矩忽然发现,自己出门太急忘记带笏板了,回家去取已经是不可能了, 上朝不带笏板那可是欺君大罪啊 。

董令矩着急的满头大汗,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焦躁的团团转,翰林院编修宋千敏看到了董令矩愁眉苦脸的样子,十分不解,赶紧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两人是好友,关系也非常要好,董令矩才放心地将实情告诉了宋千敏。

幸好明朝官服的衣袖比较宽大,遮挡住了只有半截的笏板,才没有被其他人看到,在惴惴不安中,终于熬过了上朝时间,董令矩逃过一劫。

宋千敏一文买宅院

之后,董令矩告老还乡,居住在江苏丰县,而宋千敏继续在朝为官,被调任至淮安府宿迁县。

当三年任期到时,宋千敏正准备回京复命,没想到却传来了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的消息,而宋千敏老家也被占领。

作为明朝大臣,宋千敏北京和老家都去不了,于是进退不得的宋千敏打发了家丁,孤身一人的他决定随便找个僻静的村落住下去,以此度过余生。

多年未见的朋友相拥在一起,老泪纵横,在董令矩的盛情邀请下, 宋千敏来到了董令矩的老家丰县,住在了董家 。

董令矩知道好友牵挂家人,可是适逢乱世,兵荒马乱,所以宋千敏不好开口去寻找家人。

但是董令矩还是悄悄派人将宋千敏的家人从老家接了过来,同时,董令矩在自家的西花园为新建了一套宅院,让宋家人居住。

从此两家一墙之隔,往来频繁,两位好友每天都会见面聊天喝茶,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在一年的中秋节,董令矩邀请宋千敏赏月喝酒。

借着微醺,董令矩对宋千敏说,“ 我想将你现在居住的宅院卖给你。 ”

于是宋千敏便问道,“你要卖多少钱?”

董令矩笑着伸出来一个手指头,宋千敏问,“十两银子?”董令矩摇头。

宋千敏又问,“那是一百两?”董令矩还是摇头。

宋千敏又问,“那是一千两?”听到好友的疑问,董令矩哈哈大笑,“一文。”

紧接着董令矩就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契约,只见上面写着“房、地价共计制钱一文。”

这就是“ 你用半截笏板救了我的命,我将房屋一文钱卖给你 ”的故事,董令矩和宋千敏的神仙友谊也成为了千古佳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董令矩,明朝,好友,宋千敏,宅院,皇帝,老家,办法,家人,时候,观点评论,董令矩,宋千敏,大臣,官员,笏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董令矩,明朝,好友,宋千敏,宅院,皇帝,老家,办法,家人,时候,观点评论,董令矩,宋千敏,大臣,官员,笏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董令矩,明朝,好友,宋千敏,宅院,皇帝,老家,办法,家人,时候,观点评论,董令矩,宋千敏,大臣,官员,笏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