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太监刘瑾被武宗下令凌迟处死,按规定必须行刑三天。第一天刘瑾没死,还吃了一顿饭。第二天刘瑾破口大骂,所以嘴里被塞了个核桃,继续行刑,这天他没有坚持住,死了,但刽子手继续行刑。第三天,刘瑾被割足了3357刀,行刑才算结束。
被割下来的三千多块肉,被京城的老百姓哄抢而空,有的人甚至不惜花钱买一块来,当作下酒菜。所有这些人要么就是有亲人朋友被刘瑾迫害过,要么就是刘瑾之前是所作所为极为痛恨。那么,刘瑾究竟为什么如此遭人痛恨?他是怎么得势的?又是怎么倒台的呢?
飞黄腾达只在一瞬间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帝之一,但他的生育能力却不怎么样。这似乎是明朝皇帝的“惯例”,凡是稍好一点的皇帝,大多子嗣不旺,比如明宣宗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景泰帝只有一个儿子还早夭,宪宗头发都白了才有第一个儿子,孝宗也不例外,只有两个儿子朱厚炜。
孝宗奉行一夫一妻制,后宫之中只有一个女人,即元配张皇后。两人的长子叫朱厚照,次子叫朱厚炜,但朱厚炜一岁多一点就病死了,因此朱厚照就成了孝宗的独子。
独子的最大好处,是绝对没有人可以跟他争夺皇位。朱厚照从两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一直到十五岁继位登基,期间没有任何人能对他形成威胁,储君位置之稳固,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位太子。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好事,但其实是一件大大的坏事,因为太子之位稳固,高枕无忧,所以朱厚照也就没什么压力,天天不去考虑如何增长才干,而是想着怎么才能玩出新花样来。这其实也不奇怪,就像现在的很多孩子,家庭条件一般又懂事的孩子,总是拼命学习,希望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而那些富二代们无须考虑此事,自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玩上面,所以……你见过几个学习好的富二代?
和朱厚照玩得最好的,是一个叫刘瑾的宦官。刘瑾据说很有点文化,又格外会奉承朱厚照,把朱厚照哄得很高兴,天天带着刘瑾和其他一帮宦官玩耍打闹,没有节制。
太子不学好,这件事很严重,但还没严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问题出在,在朱厚照十五岁的时候,孝宗突然病死了,朱厚照不得不继承皇位。十五岁,正是一个人玩心最重的时候,如果朱厚照能多当几年太子,说不定再过几年,玩心退了,就会好好读书,自然也就远离了刘瑾这种人。但是,现在他只有十五岁,说起来还是个孩子,就要看大臣们送上来的奏章,文字深奥且不加圈点,看起来想不头疼都难。而与大臣们议事,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其中细微之处,远不是朱厚照所能理解的,所以不免枯燥无味。
朱厚照想了想,这些事哪有踢线毬,捉蟋蟀,赶兔子,唱戏,摔角,叫姑娘,逛窑子好玩,这帮大臣哪有我身边的那些个宦官好,说的都是我爱听的。于是,朱厚照下旨将刘瑾等八名宦官调入内廷,担任各种职务,号称“八虎”,其中刘瑾以掌管“五千营”职位最高,所以称了八虎之首。
就这样,刘瑾从一个啥也不是的小太监,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实权宦官、皇帝身边的红人!
刘瑾做了多少坏事
起初,大臣们对“八虎”并未在意,以为只不过是几个陪皇帝玩耍的小太监而已,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八个人勾引武宗办了太多错事,但已经为时太晚了。
刘瑾等人为了邀宠,天天给朱厚照进献鹰犬、歌舞、角抵等玩艺给明武宗,隔三差五还引诱明武宗“微服”出宫游玩。更重要的是,刘瑾教唆朱厚照,公然违背孝宗的遗诏,令在外监军的宦官每人上交“万金”的“承包费”。刘瑾又以武宗的名义,在京城周边广置“皇庄”,达三百多所,扰民侵利,以致民怨沸腾。
孝宗时政治比较清明,留给武宗的大臣班子也大多是正直之士。这些人看到八虎如此胡作非为,于是联合起来上书弹劾八虎,但武宗置之不理。大臣们也不气馁,继续弹劾,声势越来越浩大。最后,五官监候杨源借星象有变上书谏言,武宗这才有些害怕了,答应处置八虎。
但如何处置,武宗和大臣们产生了分歧,武宗派司礼太监王岳到内阁,和大臣们商量,是不是把刘瑾等人贬到南京算了。这其实已经是武宗在让步了,但以顾命大臣刘健为首的内阁坚决不同意,要求武宗务必诛杀刘瑾,王岳回去后向武宗汇报了情况,并表示大臣们说的对啊!武宗看到大家都反对八虎,就准备答应下来。
这边刘健等人准备继续入宫谏言,以坚定武宗诛杀刘瑾等人的决心,但不料此时出了一个叛徒,便是吏部尚书焦芳,焦芳将情况秘密告诉了刘瑾,刘瑾得以提前行动,带着八虎等人到武宗身前哭诉,说起当年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武宗也有些于心不忍了。
接下来,刘瑾一句话直接改变了事情的走向,刘瑾对武宗说,“司礼太监王岳勾结内阁大臣,意图除掉我们,其实是为了限制陛下您的出入,您想想,我们不过搞些飞鹰猎犬之类的事,怎么会影响到国家大事呢?如果司礼太监和你一条心,那这帮文官怎么敢逼迫你呢?”
果然,武宗听后大怒,觉得自己身为皇帝,反而要受臣子们的逼迫,非常不满,决定摆出皇帝的威风,不仅不把八虎明正典刑,而且还命刘瑾掌司礼监,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并连夜收捕王岳,发往南京充军。
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因此被迫请求辞职,武宗批准了刘、谢二人的辞,却留下李东阳。李东阳不再坚辞,忍辱负重留在内阁,以便于搭救那些被刘瑾迫害的正直人士。刘、谢二人的遗缺,由焦芳与王鏊填充。焦芳是一个小人,王鏊是一个君子。王鏊是大臣公推的,是个君子。而焦芳却是刘瑾强行塞进来的。此外,户部尚书韩文也被勒令致仕。
此战过后,八虎大获全胜,再没人能撼动他们的地位,刘瑾更是擅权跋扈,气焰嚣张。凡是曾反对过他的大臣,都被他勒令辞职,或者被陷害贬谪。这些人的亲朋好友设法营救,便会遭到刘瑾的一网打尽,如此循环往复,往往一人被害,数十人被牵连丢官、致死。
举个例子,刘健等人辞职的时候,南京给事中戴铣等六人上书请求武宗留用他们,因此被刘瑾记恨。刘健等人走好,戴铣等六人都被施以杖刑。御史薄彦徽等十五人,又因为曾替戴铣等人说话,有的被贬官,有的被迫辞职,有的被削减俸禄。戴铣获罪之后,部武选司主事王守仁等人又因救戴铣等人而被贬职或杖打。王守仁即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因为触怒刘瑾,被杖打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栈驿丞。刘瑾觉得不解恨,派人沿途追杀,王阳明伪造跳水自尽才躲过一劫。
除去大肆残害忠良之外,刘瑾还大肆敛财。凡是在外镇守的太监,照例要每人送他一万两银子,太监尚且如此,那些担任尚书、巡抚的外官,可想而知。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尽管动辄白银千两,送了进去也未必能有什么好处,但没人敢不去送。对刘瑾来说,前来送礼的官员太多,谁来了他可能不知道,但是谁没来,他可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
武宗在位的前半期,等于是把皇帝让给了刘瑾做,官员的任命、升降,刘瑾片言可定,都不用禀告武宗。所以自公侯、勋臣、外戚以下,都不敢与他分庭抗礼,每次私下谒见刘瑾,都相继跪拜。
刘瑾是如何倒台的
历史上的事,总是充满了巧合,或者说很多事都是注定要发生的。当年群臣弹劾八虎失败,正义之士都选择了主动离开朝廷,只有李东阳留在了内阁。当时有人讽刺李东阳,说他贪生怕死,贪图富贵,向刘瑾妥协,保住了大学士的位子。但李东阳哭着说,“我若不留下,只恐诸君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啊!”
事实证明,李东阳是有所担当的人,他留在内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救下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个叫杨一清的人,改变了历史。
杨一清是成化八年考中进士,由中书舍人官至陕西巡抚,被刘大夏保荐为“三边总制”,很会打仗。杨一清想建筑西段的长城,但因不肯向刘瑾行贿,而被诬控为贪污,下狱。李东阳和王鏊两人设法将其救了出来,杨一清从此告老回家隐居起来。
正德五年四月,住在宁夏的安化王朱蜫鐇以“清君侧”为名造起反来,武宗慌忙请出杨一清,作为“总制军务”,派太监张永为监军,到宁夏去抵御。 趁这个机会,杨一清说动了张永一起对付刘瑾。
张永本来和刘瑾是一伙的,为八虎之一,但刘瑾得势之后,不买张永的账,两人之间生了嫌隙。而杨一清说服张永的话,绝不是正义、忠诚之类的大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取刘瑾而代之”的一套说辞,张永果然被说动了。
平叛回来之后,张永便向武宗告发刘瑾十七条大罪,武宗还不太相信,但此时恰好喝醉了酒,就下令抓捕刘瑾来审问(可见张永也是会抓机会的人)。张永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当夜便派人带兵将刘瑾抓了起来,并将其抄家。
这一抄家,果然就抄出了问题,不仅查出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他珍宝细软数不胜数,而且还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刘瑾经常拿着扇子给武宗扇风,扇子里藏有匕首,岂不是准备刺杀武宗?武宗这才真的大怒,定了刘瑾的谋反之罪,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并废除刘瑾变法时的一切举措。
在中国古代,凌迟可以说是最残酷的刑罚了,但很少使用,即便是谋反、谋大逆的重罪,也大多是斩,或者绞,轻易不会动用凌迟这种刑罚。武宗下令将刘瑾凌迟处死,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如此信任刘瑾,而刘瑾竟然还想暗中谋害他,有一种被人背叛的感觉,因此极为愤怒,所以才下令凌迟。
而像刘瑾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朋友的,他一旦倒台,绝不会有人冒着风险为他说一句好话,所以只要武宗发了话,刘瑾被凌迟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正德五年,作威作福了五年之久的刘瑾,被当众施以凌迟之刑。刽子手是从刘瑾的胸部左右开始动刀的,每割十刀就吆喝一阵,实际上就让刘瑾喘口气,以便于接受下一个十刀。
第一天,刘瑾被割了357刀,没死,回去后还喝了两碗粥。
第二天,刘瑾破口大骂,暴露了武宗很多隐私,刽子手用核桃塞进他的口中,继续行刑。几十刀之后,刘瑾便承受不住,气绝身亡了。
第三天,刽子手继续行刑,直至割完3357刀,即刘瑾至少被分成了3358块以上。老百姓们一哄而上,抢夺割下来的血肉,祭奠那些曾被刘瑾迫害而死的亲人朋友,或者用来下酒,以解心头之恨。
综上所述,刘瑾倒台,被凌迟处死,并不是什么好人战胜了坏人,正义虽然迟到但不会缺席这类的原因,而是刘瑾集团内部出现了矛盾,内斗的结果。但刘瑾死得再惨也是罪有应得,只恨古代没有强心针之类的药物,否则无论如何也要让刘瑾清醒着受完这3357刀!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