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岳飞走了,但故事不朽

岳飞走了,但故事不朽

初中看历史书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段描述: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怕反金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就向金国求和。宋高宗下诏令岳飞等人为师。1141年,宋高宗罢免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秦桧还命手下追捕岳飞,以叛国罪处死。

非常意外的是,金军灭了北宋,俘虏了两个皇帝,宋皇室迅速南逃,只剩下半壁江山。它不会停止。金军也一次次南下进攻,南宋风雨飘摇,风雨飘摇。

现在,岳飞等人神勇出战,连续取得胜利,击败黄龙指日可待。宋高宗为何下诏令岳飞还朝?受益最大的不就是大宋皇帝,恢复河山,恢复国威吗?

的确,故事的真情在细节,故事的智慧也在细节。

真实情况是,宋高宗不是傻子,秦桧不能为所欲为,岳飞也有自己的问题。岳飞不仅在宋朝会被冤杀,在现代也可能“冤死”。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赵构不战

闰年1126年11月25日,金军攻破汴京,次年三月正式撤退,带走宋徽宗、宋钦宗、妃子、大臣等3000人。

这期间的三个多月时间里,赵构在以相州为中心的汴京北部招兵买马。到次年二月底,赵构率领的大元帅府自称兵力百万,赵构随即率领大军八万余人。

当时攻打汴京的晋军约有十五万。虽然赵构的军队人数不如金军,战斗力也不如金军,但如果运用得当,还是能打的。

然而,赵构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兄被俘,汴京百姓被金兵蹂躏。他还在一旁观望,想要逃往江南。只因军队反对,才暂驻山东。

此时的赵构,很难说没有自己的“小心思”。父兄被擒,只要晋人退去,他就是皇帝。九五荣誉,谁不羡慕?

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南宋开始。此时,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和弟弟宋钦宗都还健在,尤其是宋钦宗,1161年才去世,日子还很长!

赵构的位子不太稳。

如果宋军经常北伐,大获全胜,惹恼了金朝,放了两个皇帝,让宋朝自相残杀,你有什么办法?赵构旧帐转为相州怎么办?谁知道宋徽宗、宋钦宗会不会和他争夺皇位,大臣们又会拥护谁呢?

一旦宋徽宗、宋钦宗重新获得大宝的地位,赵构就必须死,没有别的出路。赵构为保命,只好议和。

因为如果与金朝议和成功,就等于金朝承认赵构这个宋朝皇帝,而不是还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只要二世不归,赵构的皇位就稳了,性命也就保了。

1130年,秦桧出逃金归南宋,朝臣大都持怀疑态度。既然朝廷都觉得秦桧疑心重重,赵构又不是傻子,他哪里能淡定?但赵构仍任命他为礼部尚书;次年二月,升任政治顾问。8月,首次进贡丞相。

不到一年时间,他两次升职,堪称火箭升职。看起来充满了惊奇,不是吗?

原因可能是秦桧知道金朝的底线——一旦宋朝强势北伐,金朝就可以归还惠秦皇帝——这才是赵构最害怕的

所以,当秦桧说:“不想天下有事,南从南,北从北。””赵构道:“惠诺如此忠义,高兴得睡不着。

1137年,岳飞在钦宗接到从金朝解脱的太子赵谌的报告。由此可见,上述猜测并非没有道理。当时,岳飞还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渊为太子,以示高宗正统。

这个道理,岳飞要是想要,赵构就很明白了,晋朝当然不会明白——只要有二世皇帝在,赵构的地位就时刻受到威胁。

秦桧是个小人,但他知道赵构最怕什么,也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皇帝舒服。

大臣们都想着派兵北上,收复中原,迎回二帝。从民族大义和民族正义的角度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不能让你的领导人为你所谓的正义而死。到时候你们都是英雄,我赵构算什么?

1137年,岳飞在《乞出师札子》中也说:“同时迎太上帝、宁德皇后到自贡,并请天族归来。”早年他还高喊“欢迎二帝归来”。

如今,岳家的军队强大而强大。宋徽宗虽然死了,但宋钦宗还活着。如果你岳飞迎宋钦宗回来,我赵构知道你对我和我哥的看法吗?你支持我哥,我拿什么来对付你?就算你没有二心,我又怎么能保证别人没有呢?

因此,在1140年,当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齐齐北上,中兴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时,赵构送来的不是满怀喜悦的贺信,而是毫无疑问的撤退令。诏书给岳飞的内容是:兵不可轻动,宜为师。

1141年11月7日,宋金达成《绍兴和约》。这份和平协议充满了屈辱。宋朝不仅向金朝投降,还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拱手让给金国,收复了岳家军控制的唐、邓、商、虢等国;献金贡银帛二十五万两。

1140年,宋朝几乎消灭了金军。俗话说:战场上赢不了的,谈判桌上赢不了。凭借1140年的军事优势,赵构有了与金朝谈判的底气。就算得不到主宰地位,至少也可以争取到一个平等的地位。他为什么要签这样一份辱国的条约?这样的窝囊废,比后来的清朝还不如。

如果不是出于军事原因,那只能是出于政治原因。

岳飞的不舍

岳飞20岁从军。从1128年到1141年,他参加并掌握了数百场战役,都是为了收复失地,恢复国威。

1132年(也可以说是1134年)他创造了《满江红》,充分说明了他的野心:

愤怒,在雨中休息。举目仰天长啸,大,凶。三十功名尘,八千里路云月。什么也别等了,少年的脑袋白了,空落落的,悲凉的。

-

靖康之耻,至今未解。朝廷仇恨何时灭?驾长车,驶过贺兰山的缝隙。志士饿则食葫芦肉,渴则笑谈饮鸡血。白手起家,洗净旧山河,逆阙。

到1140年,他已经从军17年,青春已经花白。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盼着一场雪,为康氏雪耻,夺回故国。然而,这很难实现。

现在机会近在咫尺,他岂能轻易放弃?如果是你,你会放弃吗?

岳飞选择了抗旨,继续北伐。

1140年7月,晋军将领完颜兀术终于只剩下一条路了。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这时,赵构的十二枚金牌到了。

一天十二次,可见赵构有多着急,或愤怒,或恐惧。

这一点,从当时一位有机会见到完颜武术的北宋学子的话,也可以印证。

当时,太子劝完颜无术不要撤退,因为岳飞会撤退。完颜无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原因。”太学生道:“自古内无权臣,外有将军能立功!从愚昧的角度看,岳绍也难免遭难,成功又如何?

这太弟肯定知道些什么,否则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执完颜武术。他说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岳飞只好为师。回朝时,赵构并没有责罚他。岳飞虽然请求朝廷解除他的军职,回到田野,但他以“无暇休息”为由拒绝了。虽次年二月完颜兀术率军南下,却派岳飞领兵援淮西。

是赵构心胸宽广,根本不在乎岳飞的反抗吗?当然不是!主要是这个时候,宋金还在交战,宋朝还受到金朝的军事威胁,赵构还需要岳飞。

金朝一提出和谈,宋朝的外部形势一变,岳飞的死就在眼前了。

金朝提出的和谈条件是“杀掉岳飞”。其实就算晋朝不具备这个条件,岳飞恐怕也活不下去了。因为一个国家不太可能因为外国的要求,而杀掉自己的肱股之臣,那无异于自毁长城。只有一种可能,自己也想杀。

于是,岳飞先是被调离军队,后被罢免枢密副使。即使已经无兵无权了,秦桧等人还继续诬陷岳飞谋反,赶尽杀绝。即使宋金已经达成“绍兴和议”,岳飞也难逃一死。

我们常说,是秦桧冤死岳飞,实际上真正的幕后凶手只能是赵构。

岳飞是抗金第一名将,官至枢密副使。作为皇帝,赵构会不过问他的审判吗?秦桧面对韩世忠都只能整一个“莫须有”的滑稽理由,难道对皇帝就可以自圆其说吗?所以,当案件主审官何铸报告岳飞冤情时,秦桧回复了一句话:“此上意也!”这是皇上的意思啊。

秦桧只不过是赵构的犬牙而已。

1140年这次北伐,岳飞越成功,就离死越近。面对一个只想恢复中原(顺便接回宋钦宗)、抗旨不遵、手握重兵的将帅,赵构可能连睡都睡不着。

岳飞很冤,这是历史公断。赵构的无奈,一般人看不到。

我们的启示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看文章开头的问题。课本如此省略历史细节,非黑即白地展现价值观,是否有利于我们了解真正的历史呢?

我们历史课本这样描述没有问题。因为学生见识还不够多,价值观还没有树立,需要一个样本去帮助树立价值观。太复杂了,容易导致价值观混乱,不利于个人成长,也不利于国家治理。

但是,课本只告诉价值观,却忽略方法论。这肯定是不够的。如果只有价值观,没有方法论,只是培养傻白甜、愣头青。

所以,仅从历史课本去判断历史人物,就会经常错误地以为很多历史人物很愚蠢,不可理喻,进而会觉得学历史没有用。

实际上,能够载入史册的,都是历史上的最强大脑。不管是赵构、秦桧还是岳飞等等,比我们普通人不知道强多少倍。看着这些历史上的最强大脑,怎么处理难题,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我们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真实的历史,讲对错、更讲成败。一个个锦囊妙计,一个个成王败寇的故事,充满了人生智慧。

现实中,像岳飞这样被“冤死”的,太多了!

我们做一件事,自己是这样想的,但是,领导未必那样认为。从大义上看,也许我们说的、做的都对,但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可能就是想让他死。

虽然让他死,并非你的本意,但是,你怎么可能让一个你可能会弄死他的领导赏识你、重用你呢?

举一反三,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经验教训来。

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高宗,岳飞,宋徽宗,宋钦宗,皇帝,宋朝,故事,金军,秦桧,赵构,故事传记,宋高宗,岳飞,宋钦宗,秦桧,赵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高宗,岳飞,宋徽宗,宋钦宗,皇帝,宋朝,故事,金军,秦桧,赵构,故事传记,宋高宗,岳飞,宋钦宗,秦桧,赵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高宗,岳飞,宋徽宗,宋钦宗,皇帝,宋朝,故事,金军,秦桧,赵构,故事传记,宋高宗,岳飞,宋钦宗,秦桧,赵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