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元朝内忧外患,朱元璋崛起
元朝末年,国内农民起义四起,但这个时候,元朝统治阶级不仅不重视镇压起义、稳定民心,其内部还在争权夺利、不思进取。与此同时,朱元璋占领长江一方长达十数年,期间先后消灭了包括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在内的劲敌,成功控制住了长江以南最为重要的地区。
彼时元朝北方政权因为大将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等人正在进行激烈党争,导致朝中势力混乱不堪,给朱元璋进军北方提供了大好时机。
稳打稳进,步步为营
在朱元璋政权成功控制住江南地区之后,其麾下不少官员将领都有些过于自信,认为如今江南平定、朝中混乱,朝廷已经不足为惧。
只要乘胜追击、直捣黄龙,中原大地不日便是囊中之物。不过朱元璋并不赞同这样乐观的想法,并多方面分析贸然进攻极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多年努力怕是功亏一篑。最后,朱元璋提出了分三步北伐的战略: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1)第一步,先攻取山东、河南地区:
先攻取山东,意在撤除元朝屏障;而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素有“中州”、“中原”之称,攻下河南可使得大都羽翼被断、孤立无援,具有极大战略意义。其实想要攻占河南原本并不容易,河南王王保保并不是好对付的角色。
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2)第二步,攻取潼关:
山东、河北已经被拿下,北伐大军开始逼近潼关,驻守潼关的李思齐等人闻风丧胆,潼关成为明军的囊中之物。此后不过两月,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河北、山东等地,使得大都再无抵抗力。
(3)第三步,攻占大都:
在朱元璋等人的严密规划下,明军终于开始了北伐的最后一步——进兵元都。彼时明军已经直逼大都城下,元帝见大势已去,只得仓皇弃城而去,于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带着皇子、后妃逃往上都开平。
八月二日,大都被徐达率军攻占,徐达亲上齐化门楼,杀元朝重臣数人,并擒获六名皇子。北伐之后,大势已定,元朝再难卷土重来。
八度北伐残元,后朱棣又五次北伐
在北伐灭元之后,朱元璋又于1370年至1396年间连续八次北伐残元,虽然中间有过几次失利,但绝大多数战役还是大获全胜。
评价不一,但仍成历史奇功
但就他在北伐灭元之战中的表现来说,宠辱不惊,清醒并有自知之明,不为已得成就而自负,反而步步为营,谨慎下好每一步棋,这样的人的确堪当大任,之后荣登大宝也不足为奇。
北伐战争的战线还是历史上难得的一次由南向北统一走向,能成就这种奇功,朱元璋也算是历史上少见的奇人,而明朝能够打败元朝,北定中原与朱元璋的领导分割不开。
应是融入,不是改变
结语:
所以说,难以融入中原文化的元朝可以用武力一时征服中原地区,但是一旦战事停止,国家稳定之后,缺陷就会暴露无遗,元朝的覆灭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北伐战争并非是偶然,应该是必然,中原大地也注定不会长久受元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