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宝十四年,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安禄山集结十五万的军队在范阳宣布起兵。此时的大唐王朝对于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来说就是待宰的羔羊,颓废的唐玄宗、乱政的杨国忠,这两个人在大唐的舞台上挥斥方遒,老气横秋的指点着大唐盛世。
安禄山市井小混混出身,快三十岁才被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名将张守珪收为部下。安禄山不乏底层人士的智慧,既知道要讨好张守珪,又不惜生命来完成军务。因此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深得张守珪赏识,被收为义子,与周边的人相处得也很好。
这些年安禄山在军中也积攒了不少功绩和人脉,应该还受了张守珪的遗泽,被任命为平卢兵马使,算是中级武官了。之后他养寇自重、贿赂皇帝左右、讨好包括皇帝在内的高层、培植亲信党羽,然后起兵造反。
当安禄山的兵锋南下,剑指河北大地的时候,玄宗皇帝既然还认为安禄山不会反。直到安禄山起兵七天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才开始安排了进一步的作战部署,试图拦截安禄山的大军。但是节节败退。
之后的沣水大战扭转安史之乱颓势,公元757年,也就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唐军和安史叛军在此展开决战,激烈而残酷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唐军大胜安史叛军。经此一战,安史叛军在关中地区的精锐全部被歼灭,随后唐军迅速收复西京长安。沣水之战成为唐军扭转劣势的关键性战役,也是安史之乱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