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八千曳落河,安禄山手中最后的底牌,唐朝军队的顶级战力

八千曳落河,安禄山手中最后的底牌,唐朝军队的顶级战力

“安禄山反,劫其兵用之,号‘曳落河’者也。曳落河,犹言健儿云。”(《新唐书·同罗传》)

安禄山其实在安史之乱的第一年就挂掉了,但后面依然又打了七八年的光景,靠的就是麾下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其中最为精锐的,就是曳落河骑兵。

曳落河,名字如此拗口,一听就不是汉语,它是突厥语arlik的间译,读音更接近于曳落河 [ yè là hé ],在突厥语中表示“壮士”。

当年安禄山收契丹时,在同罗和奚的勇士中优中选优,精挑了八千人组建了曳落河骑兵,后来逐步扩展到上万人。

严格来讲,曳落河为步骑混军,最核心的八千基本都是重骑,最多时有战马五万多匹。

冷兵器时代重骑的实力不容小觑,类似于今天的陆战坦克,骑兵全身铁铠,只露出两只眼睛,常规弓弩根本奈何不了。

曳落河势力拜安禄山为“义父”,安禄山自然也是全力支持自己的这些“假子们”。重骑兵因为铠甲重量大,寻常马匹无法承受,所以不但要找最健硕的马,还要一人多骑,可见安禄山是下了血本。

“奚有六节度、都省、统领,言语风俗与契丹不同,善耕种、步射,入山采猎,其行如飞。” (《虏中风俗》)

安史之乱之所以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拐点,主因是安史一方与大唐一方的军队,都是百炼之军,多年在外征战,双方交战基本是一比一的伤亡交换,打得极为无聊。

没有奇兵之技,大多是正面战争硬刚。尽管最后大唐平定了几大节度使,但也把主力都拼没了,要是没有安史之乱,大唐的盛世保不齐能延续到宋朝。

双方最惨烈的香积寺之战,大唐广平王李俶、老将郭子仪、猛将李嗣业领安西、北庭、于阗等边军与诸胡联军15万,对战安守忠、李归仁的曳落河骑兵、岢岚军、经略军联军10万。

李郭三万朔方精锐,猛攻河东,准备打通陉道,直奔安史老巢,但硬是让三千曳落河挡住了两个月,无任何进展,要不是被安视作心腹的颜家兄弟叛变,李郭的粮草估计都要耗没了。

最后双方拼到只剩底牌,谁能坚持到最后只能看天意。若不是大唐的陌刀兵数量远胜曳落河,安史之乱能否被平叛都尚不好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大唐,契丹,双方,唐朝,骑兵,基本,底牌,军队,安史之乱,消息资讯,安禄山,大唐,李郭,骑兵,安史之乱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大唐,契丹,双方,唐朝,骑兵,基本,底牌,军队,安史之乱,消息资讯,安禄山,大唐,李郭,骑兵,安史之乱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大唐,契丹,双方,唐朝,骑兵,基本,底牌,军队,安史之乱,消息资讯,安禄山,大唐,李郭,骑兵,安史之乱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