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立国以来,东南沿海地区一直饱受倭寇滋扰,明朝甚至数度因此实施海禁政策。明朝最早的海禁政策是朱元璋实施的,在蒙元时期倭寇便时常来犯中国,明朝建立后也未消停,于是朱元璋便禁止东南沿海的民间对外贸易。
日本人无法通过海上贸易赚取利益,于是许多人因贸易停止失业后便沦落为海盗,还有一部分直接登录中国东南沿海纠集在一起成为小团体,在中国成为强盗,横行霸道。彼时受到倭寇滋扰的不仅有中国,还有高丽。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没有在建国之初就讨伐日本呢?
一、中国与日本相隔太远,跨海远征中国不占优势。
明朝初期与高丽同受倭寇滋扰,高丽与日本谈判失败,投靠了明朝。当时明朝建立后不久,连年战祸令百姓苦不堪言,百废待兴,内乱也并未根除,于是朱元璋无暇顾及日本的打闹,而是派遣了使者出使日本与日本的南朝势力谈判。
明朝使者抵达日本后,南朝的势力对明使者不屑一顾,不仅没有与使者进行谈判,还将使者直接杀了,挑衅意味十足。朱元璋听闻后,雷霆震怒,于是直接实施海禁政策,断了日本海上贸易的财路。
此后朱元璋数度想要派水师征讨日本,直接将日本灭了,可惜都被刘伯温劝阻了,理由是明朝与日本相隔甚远,远征的代价实在太大,而且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蒙元。
元朝时期,由于倭寇进犯,统治者数次派遣水师征讨日本,可惜战船出征后要么是遇到海浪后被严重破坏,要么就是历经艰险抵达日本附近后由于长途跋涉战力损耗,难以战胜日本的海军。
而日本这一边则拥有主场优势,不仅可以以逸待劳,而且可以凭借本土资源很快进行战备补给。因此中国的战船远征并没有优势。朱元璋经过分析后便放弃了征讨日本的计划。
二、明朝尚未建立起自己的远洋海军。
虽然朱元璋在蒙元没有灭亡之前就在水军战争中吃过张士诚的亏,明朝建立后便开始大力发展水师,可惜此时的水师主要针对的是河流和近海战争,达不到远洋海军的水准,与日本海军实力悬殊较大,因此如果明朝贸然远征,仅水师战船和装备这一块就落后于敌人,胜算不大。
朱元璋对明朝的水师有着十分客观和清晰的认识,因此他放弃了远征日本的计划,而是另辟蹊径,派遣使者到日本继续谈判。虽然明朝第一次出使日本以失败结局收尾,但后来很快遇上了日本南朝势力和北朝势力内斗。于是朱元璋便与北朝统治者足利义结盟,以共同抵御南朝为条件,要求北朝统治者与明朝一同抵抗倭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北元随时可能进犯,朱元璋恐腹背受敌。
另一方面,元朝时期农民起义不断,形成了多个军阀割据势力,明朝建立后,其他军阀的势力也并没有完全被歼灭,随时可能爆发内乱。因此朱元璋在经过刘伯温的理性分析和自己的深思熟虑后,认为自己首先应当解决北元和内乱的隐患,安定内部,才有讨伐外敌的基础和时机,贸然讨伐日本可能会在北元进攻或者内乱爆发后腹背受敌,得不偿失。
总结:基于刘伯温分析的以上三点原因,朱元璋被迫放弃了率领水师远征日本的计划,而是率先集中兵力清剿北元势力。在他成功将元朝一干人消灭之后,由于日本幕府的支持,倭寇被暂时压制,因此他也就没有心思再攻打日本了。不过朱元璋对日本的松懈态度也为明朝的倭寇之乱埋下了伏笔。
由于海禁的实施,到了永乐年间,许多以海上贸易为生的倭寇失业后成为了海盗,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肆虐,让明朝统治者极为头疼。而且到了明朝后期,中国沿海地区的海盗有不少是本土的民众。海禁制度抑制了封建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封闭了交流,让中国渐渐走向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