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刚即位不久,这一年的冬天,地处北方的北京天寒地冻,燕王府邸,朱棣大摆酒宴,宴请宾客。喝着酒,说着话,忽然朱棣出了一个应景的上联: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在坐的姚广孝应声对道:
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
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第二年,朱棣发动了最为著名的靖难之役。最后,朱允炆死在了熊熊燃烧的烈火当中,不知所踪。公元1402年,朱棣迎来了属于胜利者的时刻,承接朱元璋,即位为帝,是为明成祖(朱棣直接废除了建文帝在位的四年)。
成王败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直接杀掉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儿子们,斩草要除根,否则春风吹又生,这一次的靖难之役,朱棣哥哥朱标的儿子们怎样?朱棣会处死他们吗?明朝的江山会不会最终落到朱标的子孙手中,像宋朝(兜兜转转了一圈,皇位又从赵光义子孙中传到了赵匡胤一脉)?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很早便被确立为大明的太子。论太子位置的稳固度,无疑,朱标排名第一,稳固如泰山,朱元璋对他十分的放心。聘请名师,时不时亲身教育,传授为君之道,总之,呕心沥血,费尽心机的培养。到头来,朱标一病不起,撒手而去。老年丧子,朱元璋悲痛欲绝。朱允炆继父亲挑起了大梁。
朱元璋选择朱允炆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是嫡长孙。
朱标有妃二人,元妃常氏,常遇春的长女,蓝玉的外甥女。也是朱标的嫡妻,生有老大朱雄英、老三朱允熥。不过,早逝,薨于洪武十一年。然后朱元璋扶立吕氏,“继册吕妃”,吕氏生有老二朱允炆、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朱标这几个儿子,有三种结局
第一,早夭。
老大朱雄英死于洪武十五年五月,年仅八岁便夭折。朱雄英的的确确是朱元璋的嫡长孙。
第二,囚禁到死。
朱标为人友爱,常帮护自己的兄弟,或许念在这上,或者是其他,朱棣并没有像唐太宗那样简单粗暴的杀掉朱标的儿子们。朱棣采取的手段分两步走。先是降封,再是召还,贬为庶人,囚禁在凤阳。凤阳是朱元璋的家乡,明朝的龙兴之地,明朝的中都。这样的手段解决掉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熥死于永乐十五年
当时前后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元璋第十九子朱橞打算谋反,在因得罪朱椿而跑出蜀地来投奔自己的朱悦燇身上做文章,对外诈称他是未死的建文帝,朱橞拥戴他复位。这件事被朱悦燇父亲蜀王朱椿知道了,朱椿忙派人警告自己的弟弟,朱橞没听后,朱椿直接举报。所以,有可能朱允熥是被朱棣暗地里下的黑手。如《万历野汇编》说:
是时建文二弟,惟庶人允熥一人在,自橞有此举,是年即以讣闻。盖上虑不逞者复欲借以干纪,不得不除之也
朱标儿子这一代,已经只剩下朱允熥一人,经过朱橞谋反事件,朱棣认识到建文帝的后遗影响力。因此,除掉朱允熥,不排除这种可能。
第三,突然死亡(暴死)。
朱允炆的死算是暴死,而他究竟死在当年那场大火中,还是否,扑朔迷离。有说建文帝逃到东南亚,郑和下南洋任务之一就是找他,也有说他出家为僧,云游四方去了。《明史》最后交代: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
朱允炆“阖宫自己焚燃”,这是官方给出的解释。
另外一个暴死的是朱允熙。朱棣先是降封,然后随母吕氏一同,为朱允炆守陵。永乐二年,改封瓯宁王,世奉朱允炆之祀,两年后,“邸中火,暴薨”。
这是朱标儿子一代的整体状况,之后一代呢?
据历史记载,朱允炆有两子,长子朱文奎在朱棣进南京后,不知所踪。正是
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
二子朱文圭,当时他才两岁,在襁褓之中,如朱允熥结局,被囚禁在中都凤阳,明英宗复辟之后,才将他释放。这时早已白发斑斑,五十多岁。没多久后,离世。
朱文圭被号“建庶子”,类似,还有个“吴庶子”,《明英宗实录》说:
丙辰,释建文君子孙,安置凤阳……今遣太监吴昱管送吴庶人及其母杨氏等共一十八名
朱允熥被封的是吴王,这里的吴庶人是朱允熥的后人。当然,虽然是释放,但也是变相的软禁。这一点明英宗很有感受,因为他就是这样在土木之变后复的位。
最终,朱标一脉还是绝嗣了。
《万历野汇编》说:
时吴庶先卒,懿文太子之后,仅存建庶一人,其后释放又卒,嗣遂绝
这是史书的一种说法,到底是否有人遗留下来,无从得知。就算当年有人遗留,但都隐姓埋名,以避祸。根据民国时候编纂的《莱阳县志》,朱允熥还有一子,散落民间,是被太监抱出来的,名载坤。朱元璋为避免子孙重名,规定了各房均取双名,第二个字必须取派语,末字必须是五行相生的顺序,朱标一房的派语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所以,朱允熥之子该叫朱文坤。
综上所述,便是靖难后,朱标一脉的详情,你认为朱棣的处理怎样?显然,若是丢开先知视角,明朝江山是不可能像宋朝,最终落到朱标子孙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