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刘基后胡惟庸一时权势滔天,他变得越发猖狂,甚至胆敢挑战朱元璋的权力。他私自截留呈送给朱元璋的奏章,对于官员的任命也是一人说了算。1373年最后一个丞相汪广洋也被胡惟庸扳倒,从此他把持朝政高达七年之久。可让人奇怪的是朱元璋就这样听之任之,一句话都不说。
朱元璋当然不是小白兔,他可是血与火锻炼出来的,本身又有极强的权力欲望。像李善长那样的稍微独断专行一些就直接被朱元璋勒令退休。
可胡惟庸又没什么军功,顶多就是个后勤部部长,凭什么朱元璋对他会如此容忍?当年明月在写作《明朝那些事儿》中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朱元璋在下一步大旗。
《明朝那些事儿》中举了一个例子。当年郑庄公的母亲很不喜欢他,只喜欢他的弟弟,所以让他弟弟越发骄狂,天天跟郑庄公提些不合理要求,而每次母亲都支持他弟弟。直到他弟弟打算反叛时才被杀掉。有人说郑庄公早就想杀掉他弟弟,但一直没有借口,他不断纵容他弟弟,就是为了让他反叛,好有理由最终杀掉他。
所以当年明月认为朱元璋之所以不动胡惟庸,目的也是为了让胡惟庸继续猖狂下去,最终一举除掉他。可是为什么对付一个小小的胡惟庸朱元璋要忍耐七年呢?
实际上朱元璋的目光从来就没有放在胡惟庸身上,他不配当朱元璋的对手,他想要灭掉的是胡惟庸背后的庞然大物,也就是延续上千年的宰相制度。
《明朝那些事儿》是如此讲述的,建立帝国之后朱元璋始终觉得宰相制度有些碍手碍脚,他觉得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怎么能容忍别人来分他的权力,真是岂有此理。
但朱元璋也明白宰相制度已经实行了上千年,历朝历代都是这么过来的,他要废除宰相必须有个充分的理由。所以他就放任胡惟庸胡作非为,他就像是一头隐藏在草丛里的豹子等待露出獠牙的那天。
那一天终于到来了,胡惟庸再一次出游中儿子死于过往的马车轮下,他一怒之下杀了马夫,也没有报告司法部门,这让朱元璋抓住了口实,立刻让胡惟庸进宫见他,胡惟庸并没有把这个事情当回事儿,见到朱元璋就开始诉苦,可朱元璋只是丢给他一句话说:杀人偿命。
胡惟庸害怕了,七年的大权独揽让他似乎忘了朱元璋是皇帝,他是臣子,他感觉腿在发抖,他所有的权利都是依附皇帝。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善长打死也不敢和朱元璋为敌,这是因为身份的巨大悬殊,可他后悔已经晚了,他只能死路一条。
史料记载是朱元璋发现胡惟庸想要谋反时才最终动手的,但当年明月在研究这个事情后觉得事情很古怪。
在《明朝那些事儿》他是这样写的:1379年。一个小国派人到南京进贡,胡惟庸却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朱元璋,朱元璋非常生气,把胡惟庸和汪广洋都好一顿训斥,最后还杀掉了汪广洋,抓了和这件事相关的其他人员。
后来胡惟庸被自己的亲信告发后被朱元璋处决灭了他三族,此后丞相这个职位也被取消。
当年明月在他的著作《明朝那些事儿》评价到,朱元璋终于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他没有意识到取消丞相职位后对他的子孙后代是个致命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