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北汉归一统,朗月残星逐满天。”唐宋之间隔着一个五代十国,最后是赵匡胤结束了天下纷乱,建立了北宋王朝,他一生中比较出名的故事便是“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一个让他称帝,一个让皇权得以巩固,但他杯酒释兵权时却漏掉了一个人,结果15年后,辛苦打下的江山未能传给子嗣,反而落到此人手中。
赵匡胤生于公元927年,他的父亲赵弘殷也是一名将军,所以赵匡胤从小练武,长大后去了后周朝廷任职,他为人做事滴水不漏,深受后周君主柴荣的赏识。公元956年,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淮南,他用万余人击败了敌方十五万人的军队。在守城时,其父赵弘殷在半夜率兵前来,让赵匡胤开城门让大家入城。
可当时城内的很多将士都休息了,赵匡胤出于周全考虑,便对父亲说,虽然父子是至亲关系,但是半夜开城门却涉及到城内的安全,所以为了大局考虑,夜晚不宜开城门,结果赵弘殷真就在城外等到次日天明。因为赵匡胤杀敌有功,所以同年被封为定国军节度使。
公元959年,柴荣去世,他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公元960年,朝中大臣听闻契丹和北汉准备联合南下,若消息为真将会对后周造成威胁,于是宰相范质等人不待查明真相便急忙让赵匡胤领兵北上迎敌。而这次出发便给了赵匡胤兵变的机会,他们的大军就驻扎在离开封仅20公里的陈桥驿。
夜晚将士们休息的时候,赵匡胤的亲信便开始在军营中煽动人心,说今上年幼不懂事,就算她们一众将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皇上也不知道他们的功绩,很有可能到头来一场空,倒不如直接跟着赵匡胤打江山,大家一起出生入死同患难,赵匡胤将他们的付出看在眼里,以后定能封侯拜相。
不得不说这个计策很成功,所有的将士都为之心动,于是第二天,在赵普和赵光义的安排下,他们将一袭黄袍披到赵匡胤的身上,因为之前已经做好了铺垫,所以赵匡胤称帝几乎无人反对,于是赵匡胤就“无奈”的登上了帝位,改国号为“宋”。
公元961年,天下相对太平后,赵匡胤担心自己的位置不稳固,于是同宰相赵普商议后想了一个办法,他将跟随他出生入死的武将召进宫中,举办了一个宴会,酒过三巡时,他对众臣说自己虽是皇帝却一直不开心,甚至整晚整晚睡不好觉,臣子们忙问他为何事烦忧。
赵匡胤顺着回答道,从唐末到现在皇帝换了八家,这都是因为君弱臣强,日后若是谁也来一个黄袍加身,那么天下又要易主了。话到此处,大臣们自然已经明白他是什么意思,纷纷求他为大家指一条明路,最后赵匡胤把这些功劳高的将士们全部安排回乡养老,成功收回了兵权。
但在这些人中,他却忽略掉了同样手握大权的弟弟赵光义,许是出于对手足的信任,所以赵光义成了所有将士中唯一漏掉的人,而杯酒释兵权不仅没对他造成负面影响,反而让他手中的权力更大。
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的前一晚,他曾将赵光义招入宫中,次日一早他便离奇去世,本来他的死亡就满是疑点,可最让人怀疑的是,当时他的儿子分明已经成年,然而他去世后,宋朝江山却传到了他弟弟赵光义的手中,这并不符合常理,所以后世有一种说法,认为赵光义是通过篡位成为了宋朝的第二位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