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隋朝兵足粮丰国力强盛,为何二世而亡?

隋朝兵足粮丰国力强盛,为何二世而亡?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这个朝代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盛世。虽然仅仅经过了两代的统治,但这个朝代实力却不容小觑,它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可以算得上是自夏朝到唐朝这段历史以中,国土疆域最辽阔的王朝了,当时统计在册的国内人口数量达到了890万户,要知道就算是盛唐时期整个朝代,最高峰时的人口数量也不及这个数目。

隋文帝在登上帝位之后,倡导节俭,开源节流,避免苛捐杂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曾罢免贪官污吏两百多人,开创了“开皇之治”的景象。他在位时,人口显著增加,国库充裕,民间一片繁荣。

第二代皇帝隋炀帝继位之后,立刻就迁都洛阳,开凿了隋唐大运河,修建驰道与长城,虽然这给百姓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是这些设施带动了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商贸发展,在军事上这也方便了军事转移,扩大了隋朝的版图,隋朝也在此时步入真正的盛世。

那么这样一个富足强大的朝代,为何没有继续延续下去呢?

一、盛世后的衰落

大业元年,隋炀帝派杨素、宇文凯等亲信大臣,在洛阳兴建皇都。并在周边洛口等地修建粮仓,以备荒年使用,这些工程一定程度上这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带动作用。大业二年洛阳宫建成,隋炀帝正式迁都,迁都后他不满意当时洛阳都城的布局,于是又进一步完善,据传说当时每月被奴役的民丁达到了二百万人。我们可以想到这个工程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中原地区、燕、赵、辽东军事地区的管理统治,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主持建造大运河,大运河的修建将我国众多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了贯穿我国大江南北的运输网络,带动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新型商业城市的形成,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带动了东方文明的整体性发展。

当然,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工程,必然会消耗人力财力,这对当时的百姓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据史料记载,当时民工的死亡率达到一半以上。并且隋炀帝时期曾带领贵族皇族多次乘船下江南巡视,这一路上花费了许多资金给人民带来极大的困扰。

大业三年,隋炀帝要求附属的突厥启明可汗召集民众协助开凿由太行山到山西的驰道,大业4年,在突厥的协助下组织国内壮丁100多万建造长城。

大业七年,盛世堕落,天灾人祸蜂拥而至,这一切都在挑战着这个刚刚建立不久的朝代,山东、河南相继陷入洪涝灾害中,被洪水淹没的城池达到了40座以上,王薄在山东地区发动了叛变,抵制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的军事行动,不久被朝廷镇压,大业九年。刘元进占领吴郡自立天子,同年被朝廷镇压。

这起义、叛变并没有真正威胁到隋朝的统治,直到杨玄感在河南举兵起义。

他的父亲杨素,在世时曾经是隋朝的著名大将,后被隋炀帝逼死,隋炀帝还曾放话说要“杀尽杨家“,这让当时身为礼部尚书的杨玄感十分不安,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了政变,受其父生前在朝堂中的影响,加上自己已经做官多年,他的这场起义在刚刚发起时,就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不少达官贵人都踊跃参加,自此以后,全国掀起了发动战变的高潮。

在这种局势下,建立还不够百年的隋朝迅速的土崩瓦解了。隋炀帝下令在丹阳建造行宫,准备迁都丹阳,此时他身边的谋臣将相祖籍大多是关中和中原。这些人对于故土有很深的感情,所以不愿意长久的居住在江南地区,并且江南地区早已一片狼藉,人民大多逃向了北方,所以此时,隋炀帝的手下人心并不稳固。

大业十四年四月十一日,隋炀帝手下的大将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叛变,诛杀了隋炀帝,他的侄子杨浩被拥立为新皇,不久杨浩被杀于,宇文化及自封为帝,建国为“许”。

之后的大隋朝陷入了一片混战之中,在宇文化及自封为帝的后一年,夏王窦建德等人联合了唐国公李渊等人,在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占领了长安,并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为帝,并自任丞相一职。大业十四年,新帝被迫禅让,李渊称帝,正式建立唐朝。唐朝建国后经过了多年的清洗,直到公元630年,东突厥灭亡隋朝才算真正的结束。

二、隋朝灭亡的原因

目前关于隋朝灭亡原因有诸多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首先,很多人都把隋朝的灭亡归罪于隋炀帝的昏庸无道,好大喜功。另外一些人认为是当时的门阀集团,不满足集中的皇权才纷纷起义。那么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隋朝时期所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根据规定,当时成年男子每人享有“露田”80亩,这些土地可以在生前种植,但是死后需要归还给国家。另外还享有“永业田”20亩,这些土地在死后不必归还给国家。女子享有露田40亩。奴隶等人如同常人一般授予土地。至于皇族官员,想有的土地就更多了。

隋朝经济极速发展与这种土地制度是离不开的,但是隋朝的灭亡也和这种土地制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当时隋朝刚刚建国时,全国人口数量为2000万左右,但是到了隋炀帝大业年间,全国人口数量达到了4600万,而国家的土地数量只有那么多,没有办法再按照以前的制度分发土地。

加上达官贵人利用自己的权利去侵占土地,百姓们分到手中的适合耕种的土地就越来越少了,但是赋税却是按照均田制分配的标准来征收的,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土地的越来越少,百姓们的压力自然也就日益增加,很多百姓被逼流放,之后成为了反叛军的主要力量。

当时隋朝的官员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大臣苏威就曾经给隋文帝上诏书建议削减官员的土地分发给民众,但这个意见一经提出就遭受到了官员集团的强烈反对,因此也没被采纳。

隋炀帝时期为了解决这个危机,采取的是开疆扩土的方法,但是打仗获得土地的速度远远及不上国内人口增长的速度。

其次,隋朝刚刚建立不久,人们刚刚结束了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南北朝,百姓们对于这个新朝代,也没有多少的归属感,因此只要自己对国家的政策不满意,“起义”仿佛变成了最好的一种选择。

另外,隋朝时期曾多次迁都,虽然加强了对南北的控制,但是这也导致皇帝没有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极易被当地的军阀所迫害。

并且隋炀帝时期和他父亲大大不同的是他拒绝对于门法贵族的拥护转而去打压他们,那么自然会遭到他们的抱负, 宇文家族就是最明显的一个案例。

总结:

像隋朝这样一个统一富强的朝代,之所以只经过了短短两世就转而灭亡,根本原因还是阶级间的矛盾。像土地分配问题,国家归属感问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等这些原因更是加速了这个大王朝的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隋朝,国力,洛阳,大业,朝代,中原,土地,隋炀帝,粮丰,发展,消息资讯,宇文化,江南地区,大业,土地,隋炀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隋朝,国力,洛阳,大业,朝代,中原,土地,隋炀帝,粮丰,发展,消息资讯,宇文化,江南地区,大业,土地,隋炀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隋朝,国力,洛阳,大业,朝代,中原,土地,隋炀帝,粮丰,发展,消息资讯,宇文化,江南地区,大业,土地,隋炀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