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天灾人祸不断,而当时五胡乱华带来的人祸更是空前惨烈,无数北方汉人惨遭掳掠、杀害,北方汉人人口锐减,成为华夏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话说人和动物一样,都是有避祸趋福的本能的。所以面对一千多年前这场足以令时人都为之绝望的灾难,所有能走的北方汉人几乎都逃亡到南方去了,中国史上迎来了第一次南北人口大迁徙。他们或迁徙到了长江流域,或迁徙到了淮河流域和岭南地区,但在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也并不是所有的北方汉人都愿意背井离乡南迁而去,那些不能走的汉人,便会据险自守,躲在一些名叫坞堡的设施之中。
坞堡也叫坞壁,一般分布在有险可守的山谷之中,靠近河流、泉水等有稳定的水源的地方,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同时,这些地方又必须有险可守,可以阻挡骑兵和盗贼的骚扰,是一种民间自建的军事防御性建筑。这些汉人在坞堡内部屯田聚居,一般都是以宗族、乡党为基础聚集生活。据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北方,到处都是坞堡,比如在洛水一带有檀山坞、金门坞、云中坞、百谷坞、合水坞等等。而且,因为淮河流域的交界处往往是南朝与北朝政权反复争夺之地,所以不仅北方地区到处都是坞堡,南方淮河流域也存在一些坞堡,当地汉人便聚居在坞堡之内,守望相助,屯田聚居,繁衍生息。
因此,魏晋时期的坞堡,甚至比城市还要重要,北朝的农业与坞堡有着密切的关联,北魏前期的地方基层组织形式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是承认了坞堡的合法性,任命坞堡的首领为宗主,让他们督护百姓,并协助朝廷征收赋税。直到北魏统一北方以后,中国北方的大规模战乱才告一段落,社会经济逐步稳定繁荣,于是原来居住在坞堡内的百姓纷纷走出坞堡,重新成为朝廷的编户齐民。
魏晋南北朝地图
坞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保护了汉人老百姓,使得北方地区的汉族人口在经历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战乱以后,依然保持有绝对的优势,人口数量、农业经济、儒家文化等也在坞堡之内得到了保护,这样一来,在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就为鲜卑、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汉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可以说,如果没有坞堡这样的设施存在,那么,中国北方的汉族人口势必在数量上无法保持原有的绝对优势,甚至极有可能在五胡乱华的过程中被屠杀殆尽,北方就会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和同化。这样一来,在南北朝以后,中国南北地区势必会被因民族隔阂而逐渐被分化疏远,后来也就不会有隋文帝一统南北的壮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