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解的难题
公元1453年,刚走上正轨的大明朝,忽然又风云诡异了起来,因为太子朱见济死了!
太子之死,对大明来言,似乎是一个可怕的轮回。当年大明第一太子朱标之死,导致了靖难之役发生,最终朱棣撵走建文帝,摘走了桃子。皇位传了三代之后,来到朱祁镇手里。
可惜朱祁镇却在大明国力最鼎盛的时期,不可思议地玩出了“土木堡之变”。若没有于谦“补天”和朱祁钰支撑,大明真就变成第二个南宋了。
如今的朱祁镇,正在南宫内,享受他的太上皇生活,而朱祁钰却悲痛欲绝。他只有朱见济这么一个儿子。一年前为了让朱见济当太子,他不顾皇上的体面行贿大臣,奈何一切都无可奈何花落去——莫非朱祁钰,要变成第二个建文帝?
好在,这一年朱祁钰才25岁。所谓只要肯努力,儿子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正是在这种心态下,朱祁钰开始各种作妖。比如,被许多史学家怒斥的李惜儿入宫事件,便是在这种情况发生的。
李惜儿,本是江南一带的土娼,后来流落到了京师,由于漂亮,一时间轰动京师,成了“头牌”一般。却在景泰五年,也就是朱见济死后一年,得以入宫,摇身一变成了朱祁钰的宠妃,而他的弟弟李谙,则当上了锦衣卫百户。
这件事,后来曾让朱祁镇大为恼火,在夺门之变后怒吼:“
奸邪小人,逢迎以图富贵乃如此!
”一杆子把当年具体操作此事的人,都给处罚了。(出自《明英宗实录》)
但不论怎样,显然朱祁钰为了再生出儿子,让皇位上坐着属于自己的继位者,曾不顾一切地努力过。
奈何他的老爸朱瞻基,就是子嗣稀少且见迟,27岁时才生出了朱祁镇,一辈子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钰,这么两个儿子。
朱祁钰很不幸,完美遗传了朱瞻基的这个基因,无论怎么努力,就再无子嗣了。相反南宫中当太上皇朱祁镇,却完美避开,儿子、女儿生了一大波…….面对这一切,恐怕就只能苦笑了,难怪会成为“无解的难题”,这谁能有办法!
为何朱祁钰年纪轻轻,就得了重病?一则是绝望,二则是自己给糟践的。结果他这一得病,局势就变得更加诡异——谁来继位?这可是最能让人得富贵的机会,所谓功高莫过于救主。于是南宫之中的那位太上皇朱祁镇,突然就给变香了。
二、夺门之变,谁才是幕后黑手?
公允来言,朱祁镇自被送入南宫后就认了命,没再敢指望有朝一日咸鱼翻身。因此孩子一个又一个的降生。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样的投机分子,当然更有孙太后幕后坐镇,才给了他翻盘的机会。
孙太后有个哥哥叫孙继宗,在朱祁钰时期官任都指挥佥事。夺门之变发生前,石亨、曹吉祥等曾“
密白于太后,许之
”。也就是说,孙太后是同意夺门之变的,毕竟朱祁镇再不成器,也是他儿子,所谓母以子贵。
于是,孙继宗和弟弟孙继显,便率领着“
子侄、甥婿、义男、家人、军伴等四十三人,各自藏有兵器,夺取东上门,直抵宫门
”,事后“
孙氏一门,长子封侯,次者都位居显官,子孙二十余人也被授官
”。
这是《明英宗实录》中的记载。即,夺门之变真正的幕后黑手,应该是孙太后,也就是《大明风华》中的这位女主角孙若微。且她还命令(或默许)本家兄弟43人,全程参与其中了。
显然,从这些记载来分析,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人,更像是前台木偶,操刀人的角色。这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何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同时于谦手握重兵,为何全程没有任何作为。
其一:朱祁钰能当皇上,是孙太后的诏书所立——土木堡之变时的“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同时这也就决定了,朱祁钰得位不正,并非传承自老爸朱瞻基。如今孙太后要拿回来,同样也是属于,大明无后的“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你能怎么着吧!
其二:朱祁钰由于无后,如今又病得要死了,而有资格继位者,就只剩下了朱祁镇和前太子,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明宪宗)。
这又是老朱家自己人打架,在没得到朱家人的允许下,外人瞎搅合啥?难道靖难之役的教训还不够深吗!
因此,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这三人,才敢那么明目张胆——不但有授权,且夺门队伍中,还有孙太后的兄弟亲戚助阵,还有啥比这更“臭屁”的?除非此刻朱祁钰提前布置下了人马,并亲自定性:他们是谋反,别管是谁,给我向死里砍!这才能对冲。
奈何朱祁钰已经彻底躺平,且对这种结果,似乎有了心理准备。这就引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当时病重的朱祁钰,听闻宫内钟鼓齐鸣后,先是大惊,起身问:是不是于谦?
身边人连忙告知:不是于谦,是太上皇给杀回来了!
哪料,被夺走皇位的朱祁钰,却如释重负地叫道:哥哥做,好!
朱祁钰这是怎么了,为何要喊好?莫非仅仅是针对于谦吗?
三、事发前,于谦说了些啥
其实就在夺门之变发生前,于谦就已经得到相关的消息了。
据《西湖游览志馀》记载:
景皇帝大渐,石亨等谋拥南内,府尹公(于谦之子,于冕)知其谋,奔扣告变。少保公(于谦)呵曰: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即,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并非天衣无缝,这么大的事,必然会走漏消息,恰好被于谦之子得知了,连忙跑回来告诉于谦,提醒老爸做准备。哪料于谦却大怒,喝到:你个小毛孩子懂啥?一切自有天命,给我闭嘴,走!
其中,最让人看不懂的是“自有天命”这句话,那么于谦这是什么意思?很简单,笔者前面几乎都是在解释这个问题。概括说来,就一句话:皇帝打架,没有得到相关授权或允许,不能采取行动,否则会引发更大的祸乱,更没法收拾!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于谦断然采取行动,虽朱祁钰保住了皇位,但杀不杀朱祁镇?杀了朱祁镇,他的儿子前太子朱见深,要不要杀?都杀了,皇位给谁?无论给谁,能否压得住这个场面?若压不住,会不会又是一次刀兵内乱?那么虎视眈眈的外族,会不会趁机入寇……
这就是于谦,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生死,全在考虑“天命”。
这也是朱祁钰的无奈,听闻钟鼓声后之所以先惊问“于谦耶”,根本就不是担心于谦篡位——笔者是非常反对这种观点的。
若于谦想篡位,他何必否认南迁毅然“补天”,并因此得罪那么多人,生生让自己从大明恩公,变成 “孤臣”?
比如于谦否定南迁,怒骂徐有贞。击退瓦剌后,石亨想抱他大腿,反遭于谦怒骂。于谦如此“不通人情”,这才把这两人逼成了死对头。以于谦的这种做派,这是奔着篡权去的?开玩笑!
朱祁钰不傻,于谦能想到“天命”,他身为大明皇帝,只会比于谦想得更多,只不过实在无解这才躺平——反正皇位不是朱祁镇就是朱见深,没我啥事,只要保证皇上是老爸朱瞻基的后人,就算完成任务。
故而先问于谦,是担心出了大问题,当时是于谦在掌权,自然先问于谦——没那么多厚黑!
当听闻是朱祁镇夺了他皇位后而喊好,是因这一切都在他意料之内,没啥可意外的。
因此夺门之变,真正应关注和探讨的,不是朱祁钰当时是啥态度,和于谦会不会谋反,而是朱祁镇事后的所作所为——竟以谋逆之罪,不顾天下冤之,杀了于谦。
这种讽刺,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和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