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是南朝存在时间最长、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一共统治了60年之久。从武帝刘裕开始到顺帝刘准结束,这祖孙四代里,竟然出了三个皇帝名字读音相同的情况,这在历朝历代中也是绝无仅有了。
我们先来看下刘宋王朝九位皇帝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刘宋九位帝王关系图
第一代皇帝:宋武帝刘裕
第二代皇帝: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
第三代皇帝:刘邵、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
第四代皇帝:前废帝刘子业、后废帝刘昱、宋顺帝刘准。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宋武帝刘裕与孙子宋明帝刘彧及曾孙后废帝刘昱三个人名字是同音的,都叫刘(yù)。从康熙字典上可以看出,这绝不是如今才有的读音,在那个年代已然是相同读音。
这对于非常讲究避讳的古人来说有点奇怪了,即便是平民百姓碰到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怎么身为子孙反而还与祖上名字重音呢?难道是因为刘裕出身贫民,家族都继承了他没什么文化么?
这显然不是的,刘裕出身不好,确实字都认不全,但是他的后代都是经过良好教育的王公贵族,不存在因为没有文化而名字重音的说法。而古人对于父辈、尊长的避讳是非常非常重视的,作为帝王,更不敢触碰开国皇帝的名号了。
古代避讳讲究的是同字,如果同音,除非是特殊讲究的,否则没有那么严格,而刘氏皇族显然没有把同音列入避讳的范围。这从宋文帝刘义隆的儿子名称中也能窥见一二,刘义隆长子叫做刘邵(太子),五子叫做刘绍,几乎都是一个发音,而二子刘浚与三子刘骏(宋孝武帝)干脆就是一个发音,如果不称呼他们的字,二人就分不开了。刘邵是太子,五弟并没有避讳他的名字,后期刘骏称帝也并没有给去世的哥哥刘浚改名字,可见他们家族里只是避讳字,不会避会同音,这与后来明清时期搞的文字狱可是天壤之别,避讳确实只是为了表示对尊长的尊重,而不会因此而给民间或是他人带来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