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他勤勉为民、招纳贤士、采取谏言、广施仁政,开创了贞观之治,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君。尽管有这些带着光芒的头衔存在,但李世民依然有挥之不去的历史黑点:他为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斩草除根、灭掉兄弟家族,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后代痛下杀手是为绝后患,但割掉他们的头颅示众是何缘由?
第一,新仇旧恨冲淡兄弟情谊,李渊能够建立大唐王朝,他的三个孩子功不可没,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是他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将,但太子只有一个,在嫡长子继承制下,李建成毫无疑问地当选太子。
李渊身为皇帝,他并没有对李世民及时做出安抚,而是以坐收渔翁之利的态度静观其变,这让李世民逐渐寒心。李世民的军事力量、政治天分不输于李建成,自幼一起长大的李世民成为了李建成顺利登基的最大威胁。
旧唐书记载:“高祖忧其不娴政书,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李渊对李建成偏爱有加,这让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倍感不公。李建成提防李世民,处处和他“作对”,李建成为了巩固自己势力,说服李渊将李世民的谋臣“软禁”,在权利角逐中,他们的兄弟情谊早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在谋臣的互动下,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做法愈发不满,而李元吉则是李建成的小弟,时不时也踩一下李世民,李世民心气高傲,这些经历被他一一记录在心,也坚定了他要篡位的心,后来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是逼不得已、身不由己,皇权斗争只有“你死我活”,在玄武门杀红眼的李世民早已顾不上一母同胞的兄弟情!
第二,“报仇雪恨”、以泄“悲愤”,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没有想过嗜血宫门,然而李建成主动出击,他想射死李世民,当他举起弓箭三次对着李世民时,双方就已是仇人对质。李建成运气不好,由于慌乱被李世民反杀,看到昔日兄长要杀自己,李世民被逼反抗;李世民在追杀李元吉过程中,由于李世民马惊,李元吉想要掐死处于下方的李世民。
根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记载: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若不是尉迟恭及时赶到,李世民怕是就一命呜呼了。这两个人都想治他于死地,他内心怎能不恨?加上当时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马赶到,李世民等人处境极为被动,擒贼先擒王,他索性就割掉二人头颅示众,吓退了不少的进攻者。前来援助的人马看到自己效忠的主子已死,人心涣散,不久便溃散离去,这也极大程度泄去了李世民被自己兄弟“残杀”的悲愤!
第三,证明自己、昭告天下,他割掉兄长人头示众吓退的不仅是太子手下,也征服了不少“静观其变”的中立派,能够坦然从容地提着自己哥哥、弟弟的人头号令天下,这种勇气非常人所能有,无毒不丈夫,尽管他的行为被人诟病,但不可否认他有做帝王的魄力!李世民用这个人头暗示自己的权威不容侵犯,也“杀鸡儆猴”告诉那些想反对他或者预谋反对他的人,他对于反对者绝不手软,间接昭告天下他是未来的统治者、间接告诉李渊他是胜利者。
自古帝王多薄情,有人羡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光皇位;有人渴望衣食无忧、隐居山林的幸福,无论哪种生活方式,生活在帝王家中多了些许身不由己、无可奈何,要么在皇权争夺中杀出一条血路登上皇位,要么委曲求全、远离朝廷在“隐居”中度过余生。李世民亦是如此,人无完人,他珍惜来之不易的皇位,所以开创了盛世;他对兄弟的女性后代加倍补偿,以弥补兄弟相残之苦。
相对于弑父杀兄的杨广来说,李世民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成就是远超过于他的。 旧唐书曾记载: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他以古正今,足以看出他的度量和气魄。玄武门之变无论是蓄谋已久还是绝地反击,都改变不了李世民为大唐做出的贡献,他割下兄弟头颅的真实用意至今令人心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