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先投后股’等政策的支持,共同推进科技转化,宝山吸引了海外高峰人才等项目和团队近50个,首批立项项目有7个,扶持资金达到近6000万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2月7日,2023年宝山科创生态圈建设大会举行。
“要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2月7日,2023年宝山科创生态圈建设大会在上海临港城工科技绿洲举行,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在发言中说道。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往往难以跨越小试、中试的“死亡之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启动资金。如何能够帮助其度过资金寒冬?上海宝山区委书记陈杰在7日大会现场表示——“先投后股”是关键。
据悉,上海宝山的“先投后股”是指,针对特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期以支持科技项目方式“投”入目标企业一定财政扶持资金,在目标企业进行市场化股权融资时,将所投入的财政扶持资金转化为相应“股”权,并由区属国资公司持有,伴随企业成长一段时间再执行股权退出的支持模式。
过去一年,“通过‘先投后股’等政策的支持,共同推进科技转化,宝山吸引了海外高峰人才等项目和团队近50个,首批立项项目有7个,扶持资金达到近6000万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工作体系。”陈杰说。
会上,首批“先投后股”项目揭幕。
据澎湃科技了解,短短1年多时间,从起草方案、多方论证到启动征集、项目遴选,宝山建立了“先投后股”的一套涵盖“试点方案、研判遴选、专家评审、评价体系、签订协议”的标准化工作体系。自2022年9月正式启动项目征集以来,宝山区共征集到48个项目,经过层层调研考核,最终遴选出7个首批立项的项目,涵盖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领域,拟扶持资金总额5950万元,首批2915万元拟扶持资金即将拨付。
据悉,近两年来,上海宝山区聚焦科技领域创新,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据陈杰介绍,2022年,宝山区深入推进与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形成了“一核一带两城五园”的科技成果转化格局。两年来,环上大科技园建成了9个核心基地,吸引了323家企业落地,转化了58项科技成果。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了主打产品标志成果。
过去一年,宝山区出台了多项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如科创30条、大学科技园黄金10条等。一年内,宝山区为环上大科技园内的企业提供了近3亿元的专项扶持。宝山区逐步探索形成可持续的“政府引导+市场接力”资金支持方式,他们希望这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至全市乃至全国的工作方法体系。
会上,还有三大项目揭牌,分别是上海大学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数字医疗技术研究所和上海介孔谷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宝山区副区长翟磊现场发布“宝山区创新联合体建设计划”,其首发项目是“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据了解,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成立之初,拟发布高速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MR引导下微创治疗系统、基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下一代诊断病理学创新平台三项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