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
本为农家子弟,读过几年私塾。
早年曾在北京西华门“德聚成”古玩店学徒,后在海王村前门开照像馆,专门拍摄古玩静物。
33岁时当上了顺德府(今河北邢台)知县,后来还当过九江关监督。
他极聪慧,靠自学精于鉴赏,尤擅长瓷器之道,又懂得官场接人待物的本领。
郭葆昌
觯斋藏瓷 叹为观止
郭葆昌在国家动荡的年月,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资财,收藏了一批宋元以来的官窑名瓷以及书画等其他文物。
他因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而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觯斋”。
郭葆昌收藏有一件乾隆年间官窑仿战国时代的双螭耳圆壶。
该壶为烂古铜釉,也叫茶叶末釉,有三代和战国时期青铜器的沉稳色调,且造型逼真,惟妙惟肖。
若不上手细看,很难辨认是铜器还是瓷器,被公认为是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后捐献给了故宫。
他出版过一部《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300余件,其中有罕见的宋元瓷以及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
此图谱皆用宣纸印制,其白如霜雪、薄如蝉翼。器物图均为原大原色,色泽也极其艳丽,且有中英文说明,识者无不叹为观止。
除收藏瓷器外,郭葆昌还收藏其他书画古玩。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曾为乾隆皇帝三希堂中的二希——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
这两件宝贝,原被溥仪的庶母瑾大妃据有。
王珣 伯远帖
王献之 中秋帖
1924年她去世之前,派人到宫外后街托售,郭葆昌就是从那里重金购得。
郭还曾为此盛筵邀客欣赏此二希帖,并当众云:“百年之后,无条件归还故宫博物院,让‘三希帖’重聚一堂”。
并曾对庄尚严(后来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宣称,自己死后捐献时交由庄氏办理。
庄尚严,后来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郭葆昌也曾印过他的藏画目录《觯斋书画录》,著录其中的古画名迹如:
唐寅《孟蜀宫妓图》和仇英《沧浪渔笛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宋代王严叟《墨梅卷》和元代邹复雷《春消息图卷》(今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
元代王渊《鸲鹆梅雀图》(现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焦秉贞《午瑞图册》和《宜男图卷》(曾经清皇室收藏至今仍散落民间)等。
郭葆昌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古玩行,他从不将真品卖给外国人,老古董商称他“郭五爷”。
精心监制 最后官窑瓷器
洪宪年制底款
他于陶瓷不仅精于收藏和研究,还精于实践,曾亲自在江西景德镇督造了名震一时的“洪宪瓷”,民国瓷器中“官仿”精品。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据总统,1915年又组织筹安会,鼓吹帝制,准备当皇帝,并宣布将于1916年元且废除民国纪年,改为洪宪元年。
为配合登基大典,袁世凯下令将原清代御窑改设为陶务监督公署、委派郭葆昌为陶务公署监督,去江西景德镇,仿效清朝历代皇帝的样子,督造有年号款识的官窑瓷器,用于“登基大典”使用,并作为礼品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
郭葆昌到达景德镇后,原先清王朝的御器厂已经解散。
光绪二十九年(1904)筹办、宣统二年(1910)正式成立的官商合股的江西瓷业公司,技术力量强。
他利用江西瓷业公司的实力,又重金聘回原御器厂在造型、上釉、绘画、添彩、焙烧之名手,选用精良瓷土、彩料、燃料烧造瓷器。
洪宪 红龙粉彩水盂
起初他准备选用传世极少而珍贵异常的宋代宫廷御用汝官窑作为仿制对象,曾派工匠到汝窑产地河南临汝县实地勘查,并带回了一些瓷土。
后经过一番考察与深思熟虑后,他决定仿制清三代的以精细艳丽而著称于世的官窑彩瓷。
其中主要是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粉彩、珐琅彩精品,按照从故宫文华殿中取出的大量精美瓷器的样式,选用精良瓷土、彩料进行仿制。
他不惜工本,质量求精。
每件瓷器入窑焙烧前,都要过目,看不上眼的不准入窑;
出窑时他件件检验,烧不好的仿效御器厂的办法,都砸碎不留。
居仁堂胭脂红地开光花鸟瓶
郭葆昌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赶在袁世凯“登基”之前,烧制了4万件瓷器。
经他督造的这批“洪宪瓷”,以粉彩瓷居多。
胎白而薄,无橘皮纹,在色彩上淡雅丰满,画工精细,画意独出心裁,多以人物、花卉装点。
刻画出的人物面部也给人一种立体感,并且远近景物层次分明,浓淡相宜,给人一种小巧玲珑的感觉,令人爱不释手。
这些瓷器中,小件瓶盘居多,而且多是成双配对,画面也是左右对称,与雍、乾官窑粉彩相比,毫不逊色。
居仁堂制款天青釉饕餮纹觚(天津博物馆藏)
被选用的瓷器都有款识,大部分为红色篆书“居仁堂制”方款或楷书“居仁堂”竖立字款。
也有一些署“觯斋”、“怀仁堂”、“静远堂”、“洪宪年制”、“洪宪御制”、“顾寿堂”、“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郭世五”、“觯斋主人”等款。
瓷器研究 得国际认可
郭葆昌、福开森合作编著《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
郭葆昌著述颇丰。
他曾于1931年,同美籍中国文物收藏家福开森合作编著了《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中英文版)此书传为项子京晚年所著,
著录其生平所见所藏宋元明诸窑名瓷83件一一为之图解。
《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书影图
郭氏认为:“三礼图考订名物,始著图像;
考古图宣和博古图录集释古器,爰写真型自时厥后,器物图谱,蕃衍浸多。
而捃录窑器以成编,则自明项元汴历代名瓷图谱始。”
此说确定了该书的历史地位。
书中凡项说之误者,郭氏一一加以辨明,书中所述事物,则附以简注,讹夺之字均为之勘补,各器泑色,均列表正名。
《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中“明成化窑五彩甜瓜壶”图
在故宫任职期间,他编著了《唐俊公先生陶务纪年表》,翔实考订了唐英这位雍乾两朝官窑器总监的一生贡献,是清官窑瓷器研究的开拓之作。
其间还写了《宋广窑琴考》。
他撰写的《瓷器概说》,不仅是瓷器人门读物,而且以中英双语印行,是近代第一部向西方系统介绍中国瓷器的专著。
其英译精准优雅,至今仍可作为同类学术文章英译时的范本。
此外还著有《柴窑瓷瓶考》等。
瓷器珍品 归国有
对于毕生所藏珍品,郭葆昌曾多次表示要在抗战胜利后捐给国家,绝不出卖给外国人。
郭去世后,藏品被其子女郭昭俊等人继承。
抗战胜利后,经当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及朱启钤、王世襄等人居间联系和努力,郭昭俊同意由公家收购。
于1946年2月完成交接手续,将由郭氏女分成几股的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曾设立“郭世五先生纪念室”展览他捐献淘瓷等文物。
这批郭氏藏瓷时间跨度大、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中国陶瓷史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共计422件,
包括后周柴窑瓶1件、唐昌南窑宫碗1件、唐邢窑3件、宋景德镇窑10件、
宋钧窑9件、宋东窑8件、宋汝窑4件、宋官窑3件、南宋官窑4件、
宋龙泉窑8件、宋哥窑6件、宋定窑11件、宋建安窑3件、宋建阳窑5件、
宋河南窑1件、宋磁州窑1件、南宋吉州窑9件、南宋广窑5件、金宿州窑3件、
元临川窑2件、元枢府窑5件、元景德镇窑1件、元钧窑天青窑2件、
元龙泉窑2件、明钧窑3件、明景德镇窑11件、明处州窑1件、明德化窑5件、
明洪武窑2件、明永乐窑9件、明宣德窑27件、明厂官窑8件、明成化窑29件、明弘治窑2件、明正德窑9件、明嘉靖窑5件、明隆庆窑1件、明万历窑2件以及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大量瓷器。
郭氏藏瓷的部分精品在上世纪40年代末,由国民党政权从当时的故宫博物院中运抵台湾。
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收藏有3件不同款式的这种瓷器,即“居仁堂”制绛黄釉金新花罐一件、“陶务监督郭葆昌慎制”粉彩牡丹蝴蝶瓶一件、“觯斋主人”粉彩婴戏瓶一件。
二希帖归北京故宫。
郭葆昌收藏的书画珍品“二希帖”,1949年曾被郭昭俊带至台湾,见到庄尚严后旧事重提。
本想“半卖半送”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因当时台湾经济状况不好,当局不拨款,只好作罢。
后来郭昭俊将二帖带到香港,以80万港元抵押给一家英国银行,赎期定在1951年底,眼看抵押期限将到,可赎金尚无着落,英国银行在催促郭昭俊还款同时,极力诱使其将二帖卖于银行。
抵押期限日益逼近,郭昭俊无奈准备出售二帖。
1952年,“二希”帖经郑振铎等人上报中央政府,由周恩来总理亲批专款35万港元购回。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1951年12月,二希帖——《伯远帖》与《中秋帖》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希”中另外一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