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唐朝在鼎盛时期可谓是威风八面,周边各国谁都得小心伺候着。
汉朝陈汤说的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但在汉朝时管用,到了盛唐时更管用。
不过,唐朝的威风是从贞观三年到贞观四年灭亡东突厥一战后打出来的。
而在此之前,唐朝对于有威胁的外部势力没那么大威慑力,反而得小心伺候着别人。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一度向东突厥可汗称臣,花费财物贿赂他们,不让他们给唐朝找事,还找东突厥借过骑兵。
也因此,在唐朝统一天下前,对于东突厥的要求几乎是无力抗拒。
如《旧唐书》中记载:
为此,李渊还不惜把一个主动投奔唐朝的好朋友送给了东突厥人去杀,下面就讲讲这个故事。
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唐朝之前的隋朝和西突厥关系比较好。
原因是东突厥大部分疆土直接和隋朝核心地带接壤,双方之间产生的矛盾也就更多,西突厥离得远,矛盾点较少。
基于远交近攻的道理,隋朝自然更亲近西突厥,对于东突厥是极力打压和防范。
等到李渊建立唐朝后,也基本秉承这个外交策略,虽然暂时不能对东突厥怎么样,但并不妨碍李渊视西突厥为友。
唐朝武德元年,本来跟着隋炀帝到江都的西突厥前可汗、泥撅处罗可汗(隋炀帝赐号曷萨那可汗)跑到长安来投奔唐朝。
李渊大喜,这大唐还没有统一天下,就有外邦贵族前来投奔,哪怕他只是个前可汗,李渊也予以厚待,“高祖为之降榻,引与同坐,封归义郡王。”
不过这事让东突厥不爽了。
隋朝和唐朝视东突厥为大敌,西突厥和东突厥一样是大敌,他们虽然是一个民族,但活在同一片草原上面,争夺资源和互相杀戮的仇恨可比跟中原王朝还深厚。
当时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就和泥撅处罗可汗有私人仇怨,“先与始毕有隙。”
另外,泥撅处罗可汗当初在位时比较残暴,对于麾下部族中的铁勒诸部有过凶残的杀戮行为,《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北狄》中记载:
因此,铁勒诸部绝对视泥撅处罗可汗为仇敌,如果有机会一定是想杀掉他。
后来泥撅处罗可汗被赶下汗位,铁勒诸部包括其中的薛延陀部继续向继任的西突厥射匮可汗(泥撅处罗可汗的叔叔)臣服,但他们已经是东突厥可以争取的对象了。
比如薛延陀部后来就曾短暂臣服于东突厥,唐太宗李世民发起灭东突厥之战时,他们还反水帮助唐朝。
而在武德年间,东突厥如果想要收服这些部族,干掉泥撅处罗可汗绝对是收买人心的最好办法,恰巧,唐朝当时有求于东突厥。
最后一个刺激到东突厥的事情是武德二年,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射匮可汗的弟弟,也是泥撅处罗可汗的叔叔)遣使向唐朝进贡,并有意联合唐朝一起对付东突厥。
根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突厥下》中的记载,这个统叶护可汗相当不简单:
统叶护可汗在位时,西突厥达到最强盛时期,他要联合唐朝,东突厥哪能不做出反应?
东突厥想要对付西突厥,分化某些可以收买的部族,如包括薛延陀部在内的铁勒诸部就是当务之急。
这也让东突厥想干掉已经投奔唐朝,且和铁勒诸部有深仇大恨的泥撅处罗可汗的心情急迫起来。
东突厥于武德二年派使者到长安,要求唐朝杀掉泥撅处罗可汗,于是有了《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突厥下》中的这段记载,
李渊先是不愿意杀泥撅处罗可汗,群臣劝谏,说不能因为他而得罪东突厥,李渊被劝动。
只有李世民表示不能杀,但他的意见不被接受,李渊终于把泥撅处罗可汗灌醉后交给了东突厥使者杀掉。
对于李渊来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人家主动来投奔,李渊却把人家交出去,理亏,对唐朝的声誉有很大影响。
但李渊又不得不这么选择,当时唐朝还没有统一天下,还在和隋末诸侯们交战,实在是无力得罪东突厥。
东突厥当时其实已经在支持梁师都、刘武周等反王时不时骚扰关内地区,还偷偷摸摸的和在洛阳的王世充以及在河北的窦建德接洽。
如果唐朝激怒东突厥,让他们全力支持这些反王跟唐朝捣乱,唐朝统一天下的进程或许会被无限制拖后。
所以,李渊不得不妥协,至于李世民,他其实也知道这些情况,反对只是表示个人态度,并没有全力劝阻。
本来是唐朝好朋友的泥撅处罗可汗就在这种情况下被唐朝出卖,李渊和李世民估计都很憋屈,但只能忍着。
七年后,李世民当上了皇帝,马上就把泥撅处罗可汗厚葬,“太宗即位,令以礼改葬。”
此时的唐朝虽然还没有消灭东突厥的能力,但已经统一天下的唐朝也没必要看谁的脸色了。
又三年后,李世民发起灭东突厥之战,一举消灭了这个大敌,唐军还生擒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
在被押送回长安后,颉利可汗在宴席上当众为李渊、李世民起舞,不管以前有多少憋屈事,唐朝还是笑到了最后。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