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这些都错了?从《满江红》看宋朝兵制

这些都错了?从《满江红》看宋朝兵制

春节档刚刚过去,有一部电影的“后劲儿”相当大,那就是讲述南宋期间故事的《满江红》。故事讲述了张大一行人为了让《满江红》流传后世和宰相秦桧斗法,最后壮烈而去的故事。其中出现了很多刻画丰满的角色,例如孙均和张大。

不过像很多架空剧一样,这部电影虽然以宋金和议、岳家军和宰相秦桧的纠葛为大背景,但细节设计和历史确有着太多不符,小探君就和大家念叨念叨。

《满江红》剧照

01

《满江红》中的主角大多是兵,我们就从说宋朝的兵制开始说起。

北宋实行募兵制,也就是说,军队由强征变为招募,由自备资装变为国家供给制。也就是说,片中形制不一,各种各样的铠甲和头盔,是基本不可能出现在真正的宋朝军队中的。

《大驾卤簿图书》中的宋军骑兵形象,可见人和马均配有护甲,且样式都统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不过募兵制有着天生的缺陷,也就是容易出现将领拥兵自重,从而导致藩镇割据的问题。故而消除悍将拥兵自重现象变成了完善募兵制的必经之路。

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三种办法。一是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以“杯酒释兵权”方式,从高级将领手中夺回军权,集中于皇帝。二是削弱地方兵力,将军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中。当然,这也为宋朝的强干弱枝埋下了一个隐患。第三则是实行更戍法:

更戍法的好处在于,士兵们对将领不熟悉,也就基本不会发生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状态,既无法收拢军心,也无法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杯酒释兵权》连环画

带出了更戍法,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说孙均和张大是在军中任职,那么将领都是轮换着当的,今天在这里驻守的是李将军可能明天就换成王将军。别说跟将军培养什么深厚的感情了,将军和兵士之间压根就来不及混熟。假使此二人是“亲兵营”的,那么又会是谁的“亲兵”呢?

如果说他们是秦桧本人的“亲兵”,按照宋朝规制,官员所能拥有的护卫最高也不应该超过五百人,而且官员亲卫不是正规军,压根就不会有只有正规军中才有的“效用兵”的职位存在。

主角孙均和张大,左孙均,右张大

而且类似于“亲兵营”这样的称呼,恐怕是到了明代,才逐渐产生的。

再就是本片的主角张大,他的的“效用兵”身份也跟历史对不上号。可能您不知道,“效用兵”可不像打更兵和马夫一样是干杂役的兵。效用兵,一般称为“敢勇效用",最初是从各军中招募、挑选出来的“武艺高强之人”组成的,岳飞本人就曾做过效用兵。

岳飞画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效用兵中还有文职,晚上可以回家,许多世家子弟也乐意做这个效用兵来镀金或赎罪。试问,这样的香饽饽职位,轮得到一介平民赌徒张大吗?

电影中各种军种的穿插,实在是有点杂乱,搞得小探君观影过程中有些晕晕乎乎。

实际上宋朝的正规军是分为四种的。《宋史》中有记载:

南宋时除陆军沿袭北宋外,为了防卫海岸线与长江沿岸的城镇,南宋朝廷还建立了一支水师。

禁军

在影片最后由欧豪扮演的磐龙营副将就是禁军。说起“禁军”,这种称呼可不是到了宋朝才有的。禁军是直属于帝王的一支军队,有着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的任务,从周代开始就已经存在。

《周礼》书影

《周礼·夏官·司马》篇就有记载:

到了宋代,禁军的数目达到了最大值,所养兵员为历朝之冠。据钱穆《国史大纲》相关研究,宋朝开国之初禁军有二十万左右,以后则愈增愈多,至北宋中叶,禁兵增至八十余万人。

《国史大纲》书影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中记载:

北宋禁军分为马军、步军、弓军三科,分别设置教头;之上又设置总教头(总教官)。咱们所熟知的豹子头林冲,就是禁军教头。

到了王安石变法时,裁减兵额,置将分领,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像《知否》中的男主角顾廷烨,就是都指挥使,是禁军中的官职。

《知否》中的顾廷烨

《宋史》中对于禁军各将领有十分详细的记载: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队缺额极多,京师三衙所统实际仅存三万人。北宋灭亡后,禁兵主力溃散。南宋时,各屯驻大军取代禁兵,成为正规军,而各地尚存的禁兵,则成为专供杂役、不从事战斗的部队。

厢军

厢军,比禁军的等级要低,相当于是在地方驻守的地方部队。名为常备军,实际上就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兵。

主要来自招募,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三衙,即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

《大驾卤簿图书》中的宋朝军队

厢兵从事劳役大概包括:京城的东西八作司、牛羊司、御辇院、军器库、后苑造作所、后苑工匠、南北作坊、绫锦院、弓弩院、东西水磨务、东西窑务、御厨、御膳厨、法酒库、油库、醋库、布库等,以及开封府的步驿、马递铺(骑马递送文件)等。

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三级,统兵官与禁军同,但地位待遇比禁军要低。

乡兵和藩兵

片中的打更兵丁三旺,就应该是隶属于乡兵的,按历史记载,实际上“效用兵”也应该隶属于乡兵。乡兵也称民兵,是由百姓自发组织或政府组成的不脱产的武装力量,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方民众武装。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

片中的打更兵丁三旺

担负修城、运粮、捕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各地乡兵名目很多,编制亦不统一,或按指挥、都,或按甲、队,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编成,最多之时, 陕西、河北、河东谙路总数达42万余人。

而藩兵则除了军士都是少数民族外,其余建制与乡兵是基本一致的。

02

秦桧夫妇跪像

秦桧在绍兴议和时期的官职是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官职就是主持政事的宰相,但是这个宰相如果没有“知枢密院”的头衔是管不了枢密院的。

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也就是说,到了宋代,宰相就被变相地剥夺了军权。但片中的秦桧竟然能够随意处死张大等一众军丁,想来是为了影片效果的需要吧!

再有,在绍兴合议期间,身为大宋宰相的秦桧如若带着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去议和,似乎有些不合乎逻辑,不仅对金军有着挑衅之意,对皇帝的威胁肯定也是极大的。不过影片中倒是把宋高宗对秦桧的不信任展现得淋漓尽致,岳云鹏饰演的宰相府副总管就是皇帝派去秦桧身边卧底的,如此不放心,还让他带几千禁军出行?

宋高宗赵构画像

当时的秦桧虽然是权臣,但肯定玩不过宋高宗赵构,本身宋朝设置枢密院就是为了夺宰相的军权。就更不用提秦桧手下的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杀掉带着皇帝信物的武义淳了,这些都是不大合乎逻辑的。

03

其实抛开影片中的历史逻辑,《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否真的是岳元帅亲笔,学界仍然未能给出一个准确答案。

启功先生书《满江红·怒发冲冠》

从上世纪60年代始,至今仍余波不断。这场争论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在我国当代词学研究史上绝无仅有。

《中兴四将图》中的岳飞,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60年代,夏承焘先生在日本《中国文学报》(第16册)发表《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提出了质疑。文章“怀疑”这首词不是岳飞的作品。

夏承焘先生

关于这个怀疑,也确实不是空穴来风。首先,这首词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十五年徐阶所编《岳武穆遗文》,是据明弘治年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杭州岳坟词碑收入;不见于“宋元人之纪载,或题咏跋尾";沉霾数百年,突出于明中叶以后”,实在是来历不明,让人无法信服。

杭州岳飞墓

其次,岳飞之子岳霖、孙岳珂,搜访父祖遗稿“不遗余力”。但岳珂的《金陀粹编·鄂王家集》却没有收录此词。试想,这么一首脍炙人口且是岳飞绝笔的词,又怎么会不被子孙收录呢?

最后,从地理常识来看,岳飞伐金要直捣金国上京的黄龙府。黄龙府在今吉林境,而贺兰山在今西北甘肃、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地区。

黄龙府、贺兰山地理位置示意

再有,唐人、明中叶诗人用贺兰山的基本上都是实指,而不是像“长安”、“玉门”这样的泛称。南宋人实指宋金边塞的多用兴元(汉中)之北的大散关(陆游诗“铁骑秋风大散关”、“大散关头又一秋”等等)。从来没有人用贺兰山。“假使”金人攻西夏,可以说"踏破贺兰山缺”,而南宋人是不会这样说的。

大散关地理位置示意

04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根植于历史的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难度可想而知。这也就无怪乎市面上多有“架空”的古装剧,既省事,争议又少,何乐而不为呢?但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和过去,希望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能还原真实历史,让大众有所感悟。

《满江红》中的乐伎瑶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电影,地方,孙均,禁军,宋朝,满江红,将领,效用,军队,正规军,八卦爆料,岳飞,禁军,张大,秦桧,效用兵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电影,地方,孙均,禁军,宋朝,满江红,将领,效用,军队,正规军,八卦爆料,岳飞,禁军,张大,秦桧,效用兵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电影,地方,孙均,禁军,宋朝,满江红,将领,效用,军队,正规军,八卦爆料,岳飞,禁军,张大,秦桧,效用兵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