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苦心经营的“马政”,为何会走向荒废?

朱元璋苦心经营的“马政”,为何会走向荒废?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往往是战场上的大杀器,成为双方交战的关键。相比于步兵来说,骑兵的机动性不仅更强、可以执行更加艰难的任务,其所能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也远远超过步兵,从而起到击敌制胜的效果。

尤其是在对抗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主的敌人时,培养属于自己的骑兵力量更加重要。有鉴于此,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几乎都格外注重骑兵的培养,马政制度也就因此诞生,明朝时便是如此。然而,就是朱元璋曾辛辛苦苦制定流传下来的马政,最后却随着时间发展渐渐荒废,不再成为明朝强盛的关键。

一、明朝马政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马政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马政的产生相当之早,唐人杜佑认为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专门的马政制度:周官有太仆下大夫,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似今太仆之职。顺带一提,秦国始祖秦非子就是因为擅长养马才得到了当时周天子的赏识,从而得以建立秦国。

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朝时期的统治者其实就已经对马匹养殖和管理持有相当重视的程度,否则秦非子也绝无可能崛起。到了秦汉时期,马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养马机构太仆寺也因此成为中国上层政治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机构。

尤其是在西汉时期,出于对抗匈奴的需要,马政制度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国养马成风,为西汉在军事上的强盛奠定了无比牢固的基础。

此后随着时间的发展,虽然朝代在不断更迭,但马政却并未就此消失,反而是越发得到重视。到了唐代,由于唐初对外具有极强的扩张性,所以马政的发展得以进入另一阶段,并且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宋朝建立后,为了应对来自北方辽国以及金国的军事压力,马政制度显得更加必不可少——虽然宋朝最后的结果依旧是积贫积弱、备受欺辱。

而元朝之所以能够成功建立,就是倚仗于蒙古人战斗力强大的骑兵,对马匹培养的重视程度自然不必多说。正是有着前面这些朝代的创建以及经验传递,才使得马政在明朝之时其实已经相当完善,为明朝提供了相当多的案例。

2、明朝本身极为需要马政来增强军事实力

虽然元顺帝等元朝宗室最终被赶出中原地区、元朝也走向灭亡,但这并不代表元朝就没有了抵抗力量。一方面,元顺帝带着残余的元朝势力逃回了漠北,且一直怀有灭亡明朝、光复元朝的心思。

虽然明朝曾经多次发兵主动进攻这股势力,但始终无法将其彻底消灭,甚至偶尔自身还会遭到大败,损耗掉自己的实力。与此同时,蒙古部族在更为遥远的岭北地区也一直都有势力分布。

虽然这些势力以前一直与元顺帝之间有着相当严重的隔阂,但面对这种大敌当前的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依然能够爆发出一定的能量,对明朝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这也是明朝的阻碍之一。

另一方面,明朝内部本身的情况也并不能说好。仅仅是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内部就发生了多达七次的农民起义事件。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得到及时镇压、没有对明朝造成进一步的损害,但它们对明朝的打击却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在位期间诛杀了多位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功臣,从而导致明朝将领数量稀缺,因此在与北元的斗争当中有时落入下风。

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军事压力,朱元璋必须快速提高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施行马政以扩大骑兵无疑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政便成了明朝立国后最为重要的政策之一,极为受到朱元璋的推崇,“国事莫大于戎,军政莫及于马。”

二、明朝马政的荒废在于具体执行上的多种问题

1、养马机构之间相当混乱

正是由于如此必要的紧迫性,使得明朝马政在洪武、永乐年间便已经定型且相当完善。当时明朝政府的养马机构主要有御马监、两京太仆寺、行太仆寺以及苑马寺。

其中,御马监是掌管的皇家御马,专为皇室出行,其中出产的马匹大多也并非战场所用;两京太仆寺掌管南北直隶以及鲁豫、两淮和江南地区的马政,其管辖范围不可谓不大;太仆寺则掌管辽东、北平、晋、陕、甘五个边疆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军事色彩;最后一个苑马寺的管辖范围也是在北京、辽东、甘、陕四个地区,与太仆寺之间有所重叠,这也为之后明朝马政问题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除了这五个官办的牧马机构外,明朝当时还在西北地区专门制定了茶马贸易制度,即允许周边少数民族用自己的马匹来交换明朝的茶叶,管理这片市场的机构则是茶马司。虽然明朝为了推动马政的发展,专门设立了这些机构,但在具体的执行上面,这些机构却并未体现出人多力量大的效果。

由于这五个机构之间互不统属又职能类似,这导致他们执行具体的职能时呈现出各行其是的情况。久而久之,明朝牧马场的管理也变得极为混乱,马匹损失严重的情况时有出现,甚至还经常被蒙古骑兵抢夺而去,反倒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除此之外,由于明朝许多士大夫对军事问题一知半解又不加重视,使得马政官员的地位也变得较为低下,最后竟然成为贬谪官员们的地方。这样的牧马机构,又怎么能够培养出优良的马匹。

2、明朝马政的受重视程度大大下降

在明朝初年,明朝外部的军事压力主要是来自于西北的蒙古地区,明朝的边防军事力量也因此以西北地区为重。苑马寺作为掌管西北地区马匹供应的机构,自然便在此时承担起了输送军马的重任。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明朝与北元之间的关系逐渐从原来的势如水火当中得到缓和,两者之间的战争次数也不断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军马便显得不再那么必要,专为供应军马设置的苑马寺也因此被大量裁减。

在明朝初年,苑马寺所属一共有十二监四十八苑,几乎遍及整个西北地区。到了明朝中后期,苑马寺所属仅仅只剩四监十八苑,其所能供应的马匹变得极为有限。

另外,苑马寺马匹的来源除了是自己培养外,另外一个渠道则是前面所说的茶马司。作为一个提供汉族与少数民族公平贸易、各取所需的制度,茶马贸易制度在最初实行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朝周边的少数民族纷纷向明朝进贡马匹。

但在明朝中后期,由于茶马贸易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弊端以及茶马贸易道路的阻塞不畅,导致苑马寺能够通过茶马贸易方式所获得的马匹数量越来越少,这也使苑马寺本身的地位及重要性持续下降。

3、明朝马场本身的经营状况堪忧

前文已经说道,明朝马政的设立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对抗北元的军事压力。也因此,位于西北边疆地区的马场尤为受到明政府的重视。但是,也正因为这些地区大多都在边疆的苦寒之地,生活环境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恶劣,导致在当地饲养马匹的军人当中有许多都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环境而踏上逃亡的道路。

此外,明朝政府还规定,一旦有马匹死亡,饲养的军人需要承担全责,这再度加重了牧军的负担,迫使他们逃亡。久而久之,西北地区的马场便渐渐荒废、转向有名无实,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除了饲养马匹的军人有着极大困境外,牧场的面积在明朝中后期也极大萎缩。随着明朝存在的时间越久,明朝宗室藩王的数量也就越多,不仅政府需要每年花费巨额财政来为他们的奢侈无度买单,他们还抢占了面积众多的土地来供自己享乐所需。

当藩王们的土地与牧场发生冲突之时,这些藩王往往凭借自己的身份强占土地,为国家着想对他们而言完全就是一句空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官营牧场的面积大规模衰退,曾经有过九年间被侵占三千多顷土地的惊人纪录。地方都没了,培养马匹自然也就成了空谈,明朝马政的荒废也便成了理所应当。

三、总结

总的来说,明朝马政之所以会走向荒废,主要还是在于其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的诸多问题。在一种新制度的实施之初,其优点往往大于弊端,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从而导致人们对其赞不绝口。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马政制度本身的问题以及明朝政府的问题都渐渐显露出来,马政制度也因此渐渐走向荒废。虽然明朝政府也曾做过多次努力、试图使马政制度焕发生机,但这终究是无用之功,明朝也难逃走向灭亡的命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马政,明朝,朱元璋,势力,机构,骑兵,军事,制度,马匹,消息资讯,马政,苑马寺,明朝,太仆寺,马匹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马政,明朝,朱元璋,势力,机构,骑兵,军事,制度,马匹,消息资讯,马政,苑马寺,明朝,太仆寺,马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马政,明朝,朱元璋,势力,机构,骑兵,军事,制度,马匹,消息资讯,马政,苑马寺,明朝,太仆寺,马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