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开国功臣,大家一定会想到,开国功臣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对开国功臣还有一句话——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是开国功臣往往被过河拆桥,甚至被灭族,这样一看这也是一份十分危险的职业,详情可见朱元璋、刘邦如何对功臣。但也有朝代很特殊,功臣们不仅没有被屠戮殆尽,反而全部得以善终,而且每人都得到了数不清的财富(当然这些财富可都是皇帝赏赐给人家的,是合法收入),究竟哪个皇帝会如此的·“重情重义”呢?这就是小编今天要说的赵匡胤。
影视剧中赵匡胤形象
赵匡胤,出生于927年,其父赵殷弘为护圣都指挥使(相当于皇帝身边的警卫长),可以说赵匡胤就是标准的官二代、富二代,直接就出生在罗马,不用像常人一样经历“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痛苦。但如此高贵的出身并没有让赵匡胤选择贪图享乐,青年时期,其就参军打仗,并且屡立战功,期间具体细节不在详述,最后投到了柴荣门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30岁以前跟对人,30岁以后干对事”,赵匡胤这个主子绝对是是他命中的大贵人,因为正是柴荣(后来的大周皇帝)赏识信任他,并且提拔他做了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军总司令,让其掌握了全国的兵权,正是这个位置为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提供了充足的政治资本。公元960年,33岁的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开国皇帝,开起了其辉煌的帝王生涯。
黄袍加身历史场景
小编最好奇的并不是黄袍加身这一段,因为在五代十国,先后有很多开国皇帝都是通过这个手段登上帝位的,像郭威虽说没有流传下来,但毕竟手段很类似。赵匡胤留给后世的“杯酒释兵权”才是小编罪有兴趣的。因为汉朝、明朝都是怎么对待功臣的,刘邦主要诛杀异姓王,他的夫人吕雉诛杀功臣比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朝朱元璋就不用说了,徐达、蓝玉等战功赫赫的名将都惨死在其刀下,相比朱元璋,刘邦简直太仁慈了。但今天的赵匡胤不仅没杀功臣,反而还把他们高官厚禄的养了起来,他难道不知道历史,五代十国哪一个皇帝不是前朝将军,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他就不担心哪天自己会被手下推翻,为什么没有对功臣动手呢?我看有的文章说赵匡胤重情重义,都是自己打江山的兄弟,怎么好意思对他们落井下石。这样想太没有政治常识了,在皇权社会,别说兄弟,就是父子相残的悲剧也一再上演,说是赵匡胤仁慈无论如何是解释不通的。下面小编就详细分析下赵匡胤不杀功臣的原因。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这第一点,恐怕和大宋建立时,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当时宋朝面临北汉、契丹、南唐、吴越、后蜀、荆南、湖南、南汉、南平、漳泉等多个割据政权,赵匡胤留下手下的这帮将军,像石守信、狄青这些人,还需要这些猛将为其开疆拓土,毕竟治理国家事务繁重。没有将军的保驾护航这个位置是坐不稳的,当北宋建立时,没有人以为这个朝代会能够持续将近300年,更多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像其他短命王朝一样的一个过渡时期。这就更加需要武将的存在增加军队战斗力。
石守信影视形象
第二点,应该说和赵匡胤的军人出身有关,众所周知,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这个位置掌握全国正规部队,再加上赵匡胤在多次的对外征战中,屡建奇功,其军事才能可见一斑。其对军队的控制能力远强于前面的刘邦和后面的朱元璋,就是短期内留着这些武将,有我在你们能掀起多大风浪,正是凭借着这股自信,相信自己在将军们心中的威望,这才放过他们一马。这点和朱元璋大不相同,朱元璋更多是个穷苦人家出身,在手下将军面前多少有些自卑,对自己统治国家没有自信,于是所有的不稳定因素全部都要消除掉,毫无疑问,开国功臣就是最大的隐患。
赵匡胤亲自带兵出征
这最后一点,恐怕要和赵匡胤的皇位来路不正有关,毕竟他是仰仗这后周周世宗柴荣的信任,再加上柴宗训年幼,主少国疑,篡夺了后周的最高权力。这点是其心中最大的忌讳,为了笼络朝臣,也让他们能够安心为自己服务,只是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意思是好好在家带着,不要给我找事,高官厚禄不会亏待你们的。这和朱元璋、刘邦这两位截然不同,江山就是我打下来的,我的江山是顺天命而来,没必要对你们这些将军进行笼络。
后周周世宗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