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自欺欺人还是实事求是?为何蒙古人记载的元朝和我国大相径庭?

自欺欺人还是实事求是?为何蒙古人记载的元朝和我国大相径庭?

国家这个概念是清朝后期才在中国产生的,中国历史上的“朝”和现在的“国”是两个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56个民族合起来的“共和国”,其中包括蒙古。至于分裂出去的,只能说一分为二了,它们都可以有理由代表元朝。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结论。但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去看的话,分裂出去的民族,一般是不具备正统地位的。

韩国是东夷人的后代,齐鲁是东夷,孔子自然是韩国的。可惜的是那时韩国还没有多少野蛮人包括日本。都是炎黄子孙,所以中华正统很重要,辽契丹,西夏党羌一直挣中华正统。西夏就认为他们才是华夏正统。

即使是被灭国了,同时元朝也被同化并且最终我汉族人推翻了。其次我汉民族文明从未覆灭,文化认同从未改变,也没有哪个古老文明覆灭后凤凰涅槃的,唯有我华夏民族。关键是现在中华民族的强大。而且不管亡没亡国,汉文化都在元清这两个朝代有了正常的发展。弱弱的问一句,那如果元清算亡国,那唐朝呢,那五胡乱华呢?不能简单的看统治者的血统吧。我觉得都是汉文化在融合其他的文化。

是不是中原正统有三点条件,第一 自秦朝以来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任何一个中原正统王朝都以此为目标,而元朝却分成几个汗国,这与大一统思想不符,第二点,使用汉字,历代中原正统王朝都是以汉字作为官方书写文字的,包括清朝,而元朝不是,第三,元朝没有继承汉人的制度和法律,而清朝的制度和法律几乎都是照搬大明朝,所以元朝的确不是中原正统王朝,但清朝是。

当今中国是众多民族融合后的共和国,因此历史上任何其中民族掌权当朝,都可视为是在沿袭华夏这唯一没有消亡的古老文明的传承。因此在这片大陆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都被写进了中国历史。以现在的视角看待过去,除了那些已经不存在的国名和消失的民族,过去和现在的中国都属于现在的中国人——包括现代中国的各民族。

元朝,承不承认事实就是一个蒙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不过对汉人,以及女真人来说确实不光彩,中国不光有汉人,还有包括蒙人,满足在内的56个民族,中国合法政权完全有正当理由承认元朝。外蒙古人就是叛徒。化文彻底沙俄化,还有脸自称代表蒙古?就因为现在的名字叫蒙古么?

从匈奴到女真,东胡,鲜卑,室韦,蒙古,只是其中之一,匈奴很强大,生不逢时,还有突厥遇到了唐朝,中原王朝的强大真是世界之福,匈奴跟蒙古这两个有什么拼,一个是被打跑了,祸害欧洲去了,一个是自信心膨胀导致野心勃勃,其他时期与中原王朝对立受到牵制,也就没有能力威胁世界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中华文明是游牧与农耕对立统一的文明,否定或者切割的理解,都是不客观的,中华文明也不是人种民族的单一文明,它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能生存至今最大的秘密就是包容,因为中华文明不是建立在赶尽杀绝屠杀上的。

首先不管河套地区是谁的,但至少可以肯定小编说的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就一典型打肿脸充胖子的自我安慰。知道历史的人都懂,只有汉人掌权的国家,或者汉人主导的国家,才可以称为中国,而元朝是汉人被蒙古人摁在地上摩擦当亡国奴的时期。正所谓勿忘国耻,国家都灭亡了,还已经不是国耻了,而是国难了。即使汉人,胸怀广阔,可以不计前嫌,但不代表元统亡国期不存在,我们可以不跟蒙古人计较,因为有人说内蒙古是中国人,但不代表我们可以忘记这段历史。为什么作为汉人,会崇拜成吉思汗?会认为元朝是中国?就问一句要脸不?对得起祖宗不?

根本原因不在于有多少区别,根本原因在于蒙古被独立出去了,就和越南一样,排斥中国的一切,所有的都是问题,不是问题也是问题,只有中国收复蒙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排华思想的发展。

今天,我们实事求是的对待中国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与今天的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和治国理念,并不矛盾,何必吹毛求疵呢?我们不能拿今天的国家版图、国际环境和政治需要,去评价修改历朝历代都认可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否则,就是掩耳盗铃一般的攥改,这与韩国越南这些小国的攥改历史的做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大国风范在哪儿?五胡乱华,元清统治中原,这些真实的中原屈辱史,同样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凝聚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前进的榜样教育作用,功不可没!,历史就是因为真实,才更加生动,才让更多后来的子孙信服! 吸取教训和营养! 从而让祖国更加团结强大!

本文作者已签约快版权维权服务,转载请经授权,侵权必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我国,民族,历史,中华,中国,中原,蒙古,汉人,王朝,故事传记,元朝,中国,中原,蒙古,汉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我国,民族,历史,中华,中国,中原,蒙古,汉人,王朝,故事传记,元朝,中国,中原,蒙古,汉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我国,民族,历史,中华,中国,中原,蒙古,汉人,王朝,故事传记,元朝,中国,中原,蒙古,汉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