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周日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最后一刻戏剧性的取消了中国之行。而曾在蒙大拿州上空漂浮在探空气球,则以刁钻的角度“见证”了当今时局下中美关系的焦灼。
俄乌冲突持续近一年,全球对于安全议题的焦虑与日俱增,从国土安全到技术安全,各国都在努力扎紧门口的篱笆墙。在此背景下,美国鼓吹西方能源体系去俄化、制造业体系去中化,旨在稳固自身的政治利益,而科技脱鈎又成为了美国打压中国制造业的主要切入口。
上月底,拜登发表了年内首场经济演讲,重点提及了《芯片和科学法案》的推出。该法案于去年8月正式签署,涉及资金总额2800亿美元,包括为美国半导体制造业提供520亿美元补贴和激励措施,试图引领全球芯片产业链的重组。其后,美荷日三国就对华出口部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限制达成协议,另有消息指美国政府正考虑彻底切断该国供应商与华为的业务往来。
不可否认,安全正成为全球社会的关切所在,美国正是利用这一心理,在政界、企业、民间多层面渲染反华情绪。但要认清的是,开放才是安全的最优解,就如任何一项高精尖技术都是全球化分工的产物,以邻为壑的结果只能是技术停滞,甚至是倒退,最终只会将世界推向纷争之中。
脱鈎断链势冲击经济复苏
以荷兰光刻机公司ASML为例,一台EUV光刻机拥有超过10万个零件,是由5000多家跨国界、跨领域的供应商提供的,同时全球化市场又为ASML的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内地为ASML贡献了近300亿美元收入,超过中国台湾和韩国,成为该公司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可以说,ASML光刻机的技术迭代是集各国之力共同推动的。如果美国强行将ASML高端光刻机与中国市场“脱鈎断链”,全球芯片产业自然会急剧收缩,各国的经济复苏势头也会受到冲击。到时世界是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了呢?
去年经济学界对滞胀课题的研究颇多,常会引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货币财政政策,认为是开启景气周期的灵丹妙药。但大家容易忽视的一点,彼时也是互联网革命的前夜,正是技术浪潮掀起的又一轮全球化,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与繁荣。眼下又走到了历史的关键节点,切不可行差踏错、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