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本来是杨坚的二儿子,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他是不太可能继承皇位的,但是因为前太子杨勇和杨坚之间产生了矛盾,最终致使杨广成为了太子,如果没有发生意外那么杨广会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不过他登上皇位之后,许多人却认为是杨广弑父夺位,那么杨广弑父夺位是真的吗?
当时杨坚生了重病,而杨广趁机和大臣杨素在书信中商讨杨坚去世之后的事情以及他登基的相关事宜,这让杨坚十分恼怒,因此而产生了废除他太子之位的想法,不过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杨广夺走了权力,并且杨广还让心腹张衡看守着杨坚,不久之后就传出了杨坚死亡的消息。
有人认为这是杨广在篡权夺位,也有人认为杨广早就觊觎父亲的宠妃唐代人士马总曾经在《通力》这本书籍中写到,隋文帝是被张衡杀死血溅屏风的,但是这种说法在《大业略记》中却有着不同的记载,此书中则认为是张衡毒杀的杨坚,但是初唐时期有个名为赵毅的人却在笔记中记载道,杨广是因为父亲的宠妃蔡氏而杀死的杨坚,总之关于杨广杀死父亲谋得皇位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是仍然有许多史学家质疑这种说法,而这场宫变最终也成为了一个谜团,所以尽管有野史中记载了杨广杀父夺位的事情,但是历史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
关于杨广弑父夺位的原因主要流传着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称杨广在夺得太子的位子之后,本来一直表现的俭朴勤奋,看上去是一位正人君子一般,然而到了604年的时候杨坚突然重病在床,这样的情况让杨广放松了自己的伪装,开始私下联络自己的心腹大臣杨素,和他探讨要怎样处理杨坚死后的事情以及自己登基的相关事宜,但是杨素的回信却落到了杨坚的手中,这让杨坚十分愤恨,于是想要趁机撤换太子,但是这件事却很快就让杨广知晓了,于是杨广才会做出弑父夺位的事情。
第二种说法:杨广是个十分好色的人,在杨坚还没有去世的时候,他十分宠爱后宫妃子陈氏,并且将她封为了宣华夫人。据说陈氏本来是南陈的公主,有着倾国的容貌,而杨广一直对她有着不轨的心思,不但总是刻意地讨好她,甚至为她做出了弑父夺位的行动,最后终于取代杨坚成为皇帝,并且拥有了陈氏。
对杨广弑父夺位的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首先来说古代的时候非常重视孝道,认为所有的事情之中孝是居于首位的,而杨广在杨坚重病之后不但没有好好照顾他,反而不顾他的意愿,派人将他看守起来,后来又流传出杨广弑父夺位的传言,这一点让后人们始终无法接受,觉得之前的一切都是他伪装出来的,他真正的目的一直都是篡权夺位。
另外人们还认为尽管杨坚到了后期有些荒废国事,但是整体来说他还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如果隋朝放在他或者他属意的继承人手中,或许还会有更加好地发展,而杨广却弑父夺位,这种行为本就是不道德的、有违孝道的事情,最后还导致了隋朝的衰败,所以说杨广的行为于礼于法都是错误的行为。有人认为如果杨广没有做出弑父夺位的事情,那么隋朝就不一定会逐渐衰败,总之人们对于他的行为是持批判态度的。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篡夺了北周王室的权力,当上了皇帝,然而却被自己的儿子杨广篡夺了皇位。而自己的杨广又被宇文化及篡夺了皇位。至此,隋朝灭亡。
杨坚,出生于公元541年,死于公元604年,享年63岁。杨坚,是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名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也成为了隋国公。
北周皇帝宇文赟当上皇帝以后,杨坚的长女被封为皇后,杨坚又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宇文赟的儿子静帝即位,任命杨坚为丞相。周静帝即位时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杨坚就在郑译和刘昉的帮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就开始了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先是骗北周宗室五王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到长安,雍州牧毕王贤及赵、陈等五王一起被杨坚杀掉,杨坚又任用韦孝宽出兵打败了尉迟迥,消灭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敌。
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关于隋文帝杨坚的死法,共有两种版本:
版本一:病死。《隋书文王本纪》中记载:乙丑,诏赏赐支度,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帝不豫。六月,庚申,赦天下。秋,七月,甲辰,上疾甚,卧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宝殿。
版本二:被杨广所杀,而所杀的方法,也有好几个说法:
说法1:不知其所死
《隋书后妃列传》中记载:“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严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严出阁为勒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与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广。”
说法2:被毒死
隋末唐初赵毅所著的《大业略记》中记载:“高祖在仁寿宫,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篓幸者唯陈、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于别室,既还,面伤而发乱,高祖问之,蔡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啮指出血,名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严等令诏废追庶人杨勇,即令废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简骁健宫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门巷之间,以为之卫。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说法3:被刀砍死
唐马忠所写的《通历》中这样记载道:“上有疾,于仁寿殿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欧欣。是时唯太子及宣华夫人侍疾,太子无礼,宣华诉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杨素秘而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
杨广的皇后:萧皇后(西梁明帝萧岿之女)
杨广的嫔妃:萧嫔、陈婤(陈后主第六女)、陈氏(陈后主第四女广德公主)、王氏(李渊外甥女)、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第十四女宁远公主,陈后主妹)、容华夫人蔡氏、崔氏(隋东郡公崔君绰女)
杨光的儿子: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暕、赵王杨杲、第三子早夭(殇子铭)
杨光的女儿:南阳公主(母萧皇后,开皇十九年下嫁宇文士及,子宇文禅师)
杨妃(唐太宗妃,子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名人介绍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纪辽东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
我盛大之国,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空手归来中原,要战就一定会胜利而回!我军威浩荡去平定辽东,敌军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凯旋而归,在洛阳宫开宴庆功。
这次战争取得胜利是全军智慧凝聚的结果,庆功宴上,对全军论功行赏,丝毫不吝惜对大家的封赏。这次征讨辽东获得大的胜利,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注释
1、海北:渤海北面。
2、翦:剪除。3、长鲸:此指与隋朝对立的高句丽。
4、风云:指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5、万里清:指战争结束后万里晴空,一切都回归平静。
6、销锋:熔化兵器。
7、镐京:西周首部,在西安东南沣水东岸。
8、旄:代指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9、节:古称司节、竹节。满族敲击打鸣乐器。
10、馘:割下左耳。
11、九都水:当作丸都水。丸都,在吉林集安市。高句丽王都所在。
12、不淹留:指不滞留,不吝啬封赏。
13、讵:怎能,难道。
14、南宫:唐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为南宫。
15、雍齿:汉代的人名。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刘邦最忌恨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几次想把他杀掉。刘邦定国后,封赏故旧亲近,诛伐旧日私怨,张良力谏刘邦封赏夙怨雍齿,用来安定群臣之心。
【作品鉴赏】
《纪辽东二首》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
《纪辽东》,隋炀帝所作。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征讨辽东,即高句丽。《通典》曰:高句丽自东晋以后,居平壤城,亦曰长安城。随山屈曲,南临水,在辽东南。复有辽东、玄菟等数十城。大业八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王建又有《渡辽水》,也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