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大明朝蓟辽总督,总理山海关外对后金作战的所有事宜,位高权重,显赫一时,是大明北疆不折不扣的重臣,然而,最后却落得了个,凌迟处死的惨烈结局,不免令人唏嘘!
袁崇焕就是挨得这个刑罚,被割下来的肉,还被按块卖了,一钱一块,胆大的买回来直接生吃了。。。
惨烈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这袁都师,到底犯了什么错,为何朝廷和百姓,这么恨他入骨呢?
一.私自和议,打脸皇帝
私自和议,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其实不能说袁崇焕错了,只能说他情商太低了!(在当时看来,别扣大帽子)
因为崇祯皇帝也是这么想的,能议和就议和,能不打就不打,毕竟有山海关在那,关外乱点就乱点了,后金一时半会,也进不了山海关,而关内则不同,农民起义,已经如星星之火一般,风起云涌,遏制不住了!
崇祯皇帝,想安抚住关外后金,腾出手来对付农民军,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对国家有利的策略!
袁崇焕何其聪明,他早就看出来这个事情了,这也是为什么他敢冒着极大的风险,与后金私自议和的根本原因!
某种程度上讲,他想给崇祯一个惊喜,你也可以理解成政治投机!可他智商够了,情商不够,把这个事情,一不小心给嚷嚷出去了!
这下坏了,崇祯的小心思被点明了,犹如被脱掉了裤子一般,丢人啊。
“不和亲,不议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啊!这个冤大头崇祯可能当吗?不能!
把不该放明面上的东西,明说出来,揭领导的伤疤,打领导的脸,做事如此不周密,袁总督啊,你说你该不该死!你自己说吧!
二.私杀大将,肆意妄为
毛文龙,朝廷亲命的东江镇(皮岛)总兵,牵制后金的重要力量,防止后金入侵的重要一环,如此重要的一个人,你不知道他的重要性吗?
仅此一条,袁崇焕就是必死无疑!这里的必死,包括他成功平辽的情况!也就是说,袁崇焕即使平辽成功,朝廷也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三.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杀了毛文龙后,更打脸的事情发生了,在毛死后仅仅三个月,皇太极指挥后金军,抓住了没有皮岛牵制的机会,大举南下,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城而去!
崇祯皇帝是又急又气,却不得不下达勤王命令,勤王大军很快聚集北京城外,皇太极却围绕北京城转圈,尾随而至的袁崇焕,被累够呛,却不远不近的跟着后金军!
皇太极像是算计好了一样,就是不与袁崇焕交战,袁崇焕也不主动出击,顿兵不战,想让皇太极屯兵于坚城之下,不战而胜!
你是这样想的,可崇祯受不了啊,大臣们也受不了啊,朝廷上下流言四起,说是袁崇焕和后金,唱双簧呢!双方早已达成了协议,故意不交战!
而此时的袁崇焕,却丝毫没有预见危险的存在,反而几次上书,请求他率大军进城修整。
抛开大明朝的祖制,所有勤王大军不许让入城不说,单说在这么受怀疑的情况下,袁崇焕还这样找刺激,他的政治觉悟确实不高!
瓜桃李下,袁崇焕被猜忌,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锅,不能让崇祯一个人背!袁自己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四.五年平辽,吹牛打脸
山海关外的局势早已经糜烂不堪,包括崇祯自己也知道,想要平定后金,就算把大明朝的家底全部拿出来,两京一十三省的全部收入,都拨给辽东,能不能平辽,那也是个未知数,说白了,崇祯犹豫了,纠结了!
就在这个时候,袁崇焕硬着头皮,给崇祯吃了一颗定心丸。当崇祯召见他时,他一口喊出了“五年平辽”的口号,崇祯皇帝,就像在黑暗里发现了一丁点的火光,就像在泥潭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充满了希望。
这个时候,崇祯可以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袁崇焕身上,可想而知,如果这个目标完不成,袁崇焕还想活命吗?
事实上,袁崇焕这个任务完成的的确不怎么样,不用说平辽,这5年时间,后金变得越发强大,想要阻止后金进关,都是完不成的任务了,换句话说,大明朝又无缘无故的,错过了5年宝贵的时间。
气愤的崇祯,对袁崇焕早已经失去了信任,随着后金再一次进犯京畿,袁崇焕的死期,到了!
结局
大明朝随即颁发了袁崇焕的罪状,共九条大罪。
“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
袁崇焕本人被凌迟处死,冤不冤呢?小伙觉得不怨,通敌卖国,擅杀大将,哪一条都是对国家不利的,都是人民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袁的肉被出售,零卖。。。袁是死有余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