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八王之乱”时,蜀汉和东吴为什么没趁机复国?

“八王之乱”时,蜀汉和东吴为什么没趁机复国?

280年,孙皓向晋朝投降后,三国时代正式落下帷幕。

不过仅仅过了10年,司马家就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历时16年的皇族内讧,不仅抽干了晋王朝的精血,也揭开了少数民主入住中原的序幕。

这时距离蜀汉灭国,不足30年时间。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过,天下有变时,荆、益两州同时出兵,则霸业可成。

这是一种很清醒的战略眼光,即使在横跨荆、益两州的蜀汉全盛时期,也要联合孙权,等到北方有变时,才能与之争锋。

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是人口和土地,而曹魏的土地和人口,比蜀汉和东吴加起来都要多。

然而诸葛亮终其一身,也没等到“天下有变”的机会。从战略层面讲,诸葛亮的北伐没有成功的机会。

姜维起码等到了“淮南三叛”,其中有两次他也出兵了,不过姜维已不像诸葛亮一样军政大权在握,蜀汉朝廷主和的声音也很大,姜维每次北伐将兵不过数万,仍然难以成功。

所以“天下有变”还得是大变,小变都不行。

毫无疑问,“八王之乱”就是这种机会。

不过此时蜀吴均已灭国,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好的机会,他们的后人为什么不出来复国呢?

答案是有的,不过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实诚地说,司马炎对蜀汉、东吴,乃至曹魏归顺的人还是挺厚道的,有才能的重用,没才能的富养着,就算偶尔顶他两句嘴,也一笑了之(如孙皓),这种君主胸襟在往后的两晋南北朝是近乎绝迹的。

游戏《三国志》中孙皓的形象

因此刘禅和孙皓都在洛阳养老,分别于271年和284年去世,没能等到这个大变局。

但刘禅有11个儿子,有两个比较出名。长子也是太子刘璿在姜维钟会之乱时已死,五子北地王刘谌坚决不肯随刘禅投降,杀死自己的妻儿再自杀。

到洛阳后,刘禅就还剩5个儿子了,三子刘琮于262年死在了刘禅的前面,二子刘瑶、四子刘瓒、六子刘恂、七子刘璩都死于“永嘉之乱”。

两晋之交时,蜀汉王室的后人已经比较凋零了,只剩下一个宗室刘永(刘备庶子,刘禅之弟)的孙子刘玄,逃到了蜀地,之后被在蜀地建国的李雄封为安乐公,奉刘禅为祖先。所以后世自称为刘备后代的人,大有可能为这一支的后代。

相反孙皓就比较厉害,《三国志》记载,孙皓有34个儿子,除了长子太子孙瑾、次子孙虔外,大部分史书上连名字都没有,直到后来又“冒出”两个。

故而从复国的人选上讲,东吴这边资源非常丰富的,事实上,孙皓的儿子也这么做了。

310年,天下大乱,晋朝建武将军钱㻅谋反,就把孙皓儿子孙充迎立为吴王,打起兴复孙吴的旗号。然而没多久,钱㻅可能觉得自己来才过瘾吧,就把孙充杀了,自立为王。

孙充到死可能也不明白自己出来这一下是为了什么……

能做出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人,也高明不到哪去,叛乱不久就被周玘(除三害周处的儿子)平定,钱㻅本人也被斩首。

父亲周处除三害,儿子周玘“三定江南”,为司马睿在江南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兴复孙吴”的事还没完,周玘死后,周勰听从了父亲的遗言造反,事情为什么会变化得这么快呢?上面还说他帮晋朝平定钱㻅叛乱,三定江南啊,这会怎么临死又教唆儿子造反?

原因是司马睿带着一众北人在江东站住脚跟后,就开始整顿,或者说瓜分江东本地人的利益了,作为江东军界大佬的周玘逐渐也与司马睿产生了矛盾,进而产生了反心,但还没来得及反,就含恨去世去了。

所以周勰子承父志,反了。

孙皓的族人孙弼也在广德起兵响应,但显然这支孙吴部队不怎么能打,很快就被宣城太守陶猷灭了。

周勰事败后反而没死,只是被司马睿免职,多少是看在周家在江东的影响和功劳上吧。

晋元帝司马睿(276-322)

太兴元年(318年),也就是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的第二年,孙皓的儿子又出来作妖了,《晋书》记载:“故归命侯孙皓子璠谋反,伏诛”。

这三场打着孙吴复辟旗号的叛乱,基本都没在两晋之交的乱局中掀起太大的波浪,甚至主角都不是孙家的人,可见孙吴在江东苦心经营三代积累的名望,早已被孙皓都败光了。

要说完全没有人要为蜀汉复国倒也不是,名义上的也有。

趁“八王之乱”入住中原的匈奴人刘渊,就尊奉刘禅为孝怀皇帝,国号汉。

但,大哥,你一个匈奴人来跟我说要复辟汉朝?匈奴人该叫你匈奸还是奴奸?

明代有一本小说叫《三国志后传》(,说刘渊是刘备的孙子,蜀国灭亡时,逃到了羌人部落,并改名刘渊,后在关羽后人关防、赵云后人赵紧,诸葛亮后人诸葛宣于等人的辅佐下复国成功的故事……

不过这都是后人中蜀汉的拥趸,不甘于蜀汉的失败,杜撰出来的意淫之作罢了。

前赵、东晋、成汉又成为了新的“三国”

刘渊姓刘,是因为他的祖先冒顿单于与汉朝的公主和亲,之后这一支匈奴的后代随了汉姓刘,刘渊的爸爸是匈奴左贤王刘豹,跟刘备实在没什么关系。

这样跟汉朝拉关系,不过是少数民族入住中原装饰门面的政治目的。

到刘曜当家时,干脆也不要这块汉朝招牌了,直接改国号为“赵”,所以历史上很少称刘渊建立的王朝为“汉”,而是多称为汉赵或前赵。

参考书目:《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孙吴,东吴,孙皓,司马睿,后人,诸葛亮,刘禅,蜀汉,儿子,三国,消息资讯,孙吴,孙皓,司马睿,刘禅,刘渊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孙吴,东吴,孙皓,司马睿,后人,诸葛亮,刘禅,蜀汉,儿子,三国,消息资讯,孙吴,孙皓,司马睿,刘禅,刘渊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孙吴,东吴,孙皓,司马睿,后人,诸葛亮,刘禅,蜀汉,儿子,三国,消息资讯,孙吴,孙皓,司马睿,刘禅,刘渊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