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 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军兵分两路,再次大举南侵,西路军以完颜宗翰(汉人称其为粘罕)为主将,经大同猛攻太原;东路军主将为完颜宗望(汉名斡离不),由平州(今河北卢龙)攻燕山(今北京),两路金军分进合击,计划会师于宋都汴京(今开封)。
金军一路势如破竹,推进的非常迅速,10月,完颜宗望率领的东路军已经连克檀州( 今北京密云)、蓟州(河北蓟县) 。12月,驻守燕山的宋将郭药师献城降金,完颜宗望得以兵不血刃地进入燕山府(今北京)。宗望任宋降将郭药师为先锋,在郭药师的引导下,金军大踏步南进,沿途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金兵于12月誓师南下,连克朔州、武州、代州(今山西朔县、神池、代县)等地,12月18日即兵临太原城下,旋即展开围攻。
北边告急的军报雪片似的飞入汴京,宋徽宗赵佶这才从温柔乡里惊醒过来,他吓得心惊肉跳,坐卧不宁,面容憔悴,已经丝毫没有昔日风流洒脱的“艺术家天子”模样了。
史料记载,听说金军大举来袭,宋徽宗赵佶整天愁容满面,召见群臣时动不动就涕泗交流,痛哭不已。表面上他似乎要痛改前非,准备抗金,实则束手无策,拿不出任何有效应对办法,实际上也不敢担起抗金的责任,他左右盘桓,冥思苦想,最终心中只剩一个“走”字了。
为了方便随时能溜之大吉,他任命太子赵桓为开封牧,目的是让儿子以“监国”之名义替自己挡住如狼似虎的金军,自己好保住皇位,一旦金军围攻皇都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南逃命去也。
他传旨要巡幸两淮及两浙,派户部尚书李梲率军打前站,驻守建康(今南京),迎候圣驾。太常少卿李纲刺血上疏谏阻道:
徽宗急于南逃,权衡一番利弊后,只好下了禅位的决心。但他毕竟老谋深算,又死要面子,不愿给臣民们留下畏敌如虎、惜命避战的不光彩印象,更不愿因此留下话柄,就绞尽脑汁找到一个自以为体面点的借口。12月23日,他传旨擢拔宰执大臣吴敏为门下侍郎,命他辅佐天子。徽宗又对群臣说 :
一会儿,吴敏从殿外拿进已经草拟好的禅位诏书,赵佶提笔在结尾处写道:“依此,很令我满意”。
随后,赵佶宣召太子赵桓前来。赵桓进入保和殿,叩拜礼毕,见徽宗半卧榻上,众臣肃立环绕榻前,毫无心理准备的他不由得大吃一惊。赵桓正在心里打鼓,太师童贯、少宰李邦彦走上前,抖开一领黄色御袍,不由分说地披在赵桓身上。据记载,赵桓也是气虚怯懦之人,他神经质地浑身颤抖,脸色煞白,双膝一软,重新又跪到地上,瞪着眼嚎啕大哭起来,坚辞不受,一边哭一边磕头如捣蒜 ,皇袍也被甩到一旁。
徽宗说:“汝不受则不孝矣”。赵桓哽咽着说:“臣若受之则不孝矣”。赵桓一面垂泪一面抽抽搭搭说:“父皇欠安,臣儿定难从命”。赵佶见儿子不肯从命,僵持不下,于是命内侍簇拥赵桓前去福宁殿即位,内侍们一拥而上,连拖带拉将赵桓拥往福宁殿。
众大臣早就等候在那里准备跪拜称贺,于是七手八脚将赵桓抬上龙椅。大伙儿将赵桓扶上龙椅,想帮他升座即位,不料他身体瘫软,晕阙过去,只好又将他抬到御榻上 。
次日,众大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垂拱殿勉强完成了登基典礼。赵桓是为宋钦宗。赵桓给赵佶上尊号“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退居隆德宫;郑皇后尊号为“道君太上皇后”,居撷景西苑。
宋钦宗虽然勉强即位称帝,但也不是治国理政的料。他上位后犹犹豫豫,与金时战时和,金军虽然暂时从汴京城下撤走,但于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又卷土重来,二十五日一举攻破汴京,徽钦二帝均做了俘虏。金人大肆烧杀抢掠,花团锦簇的汴京惨遭劫难。次年2月6日, 金元帅完颜宗望 (斡离不)和完颜宗翰(粘罕)宣布废黜掉赵佶、赵桓两个皇帝,贬为庶民。
1127年4月1日,金军在大肆掳掠之后开始相继北撤。完颜宗望押着被废的太上皇赵佶、郑后以及亲王、皇孙、驸马、帝姬(公主)、嫔妃等从滑州(今河南滑县)北去。完颜宗翰押着钦宗赵桓、朱后、太子赵湛、宗室亲贵以及何粟、张叔夜、孙傅、秦桧等被俘文武大臣由郑州取路北返。据记载,被金军押回北方的大宋君臣、勋戚、公子王孙共3000余人。金军北撤时掳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仪仗法器、珍贵典籍、古董文物、百工技艺以及倡优艺伎人等,北宋王朝“二百年府库蓄积为之一空”。
至此,北宋灭亡。这场空前浩劫被史家称为“靖康之难”。
到金国后,赵桓被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汉名完颜晟)封为“重昏侯 ”,其父赵佶被封为“昏德公”,意思是父子二人加在一块是一昏再昏,无可救药。 后来,两位昏君都死在荒寂苦寒的监禁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