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史上,伊尹是一位著名的宰相。据《中国将相辞典》的记载,在800多位名将名臣中,伊尹是第一个背负重担的。
伊尹帮助商汤称霸,是著名的治国丞相。治国之余,他在治病饮食方面也颇有建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后世对伊尹的记载很多。随着文化古迹的发掘,这位历史名圣也以崭新生动的形象出现在后人面前。
伊尹背景
由于历史太久,对伊尹的出生经历考证有很多分歧。尤其是各个权威文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伊尹是辛氏出身。《吕氏春秋》中记载:“辛家女采桑树,空桑树生子。”
《楚辞》中记载:“承棠东游,辛元吉在,何求小臣,姬妃得之?
老婆有个好老婆。”
除了这两份文件之外,还有其他资料也表明,伊尹与辛家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后世对身份问题的研究却有更多的分歧。
同一本书中有不同的词条《殷本纪》。说伊尹是辛家的陪嫁,身份是奴才。她的主要工作是掌管饮食,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论得到了高层的注意。
但书中也提到:“可说伊尹为士时,唐使聘用,五恶愿从唐。谈苏王九主时,唐引周郑。”
这里提到伊尹是“学者”。他以一己之才,道出了一些国家兴亡的道理,引起了达官贵人的注意。
大人前后五次请伊尹,后任重任,开始治理朝政。
从这些资料来看,伊尹在未掌管国家大事之前,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有才干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官”。
《墨子》中也有明确记载,伊尹氏是一位隐居于民间的圣人,达官贵人听说过他的名声,纷纷前来拜访。但在路上,彭的儿子拦住了他,说伊尹是奴隶。
这部分内容说:“伊尹是辛家的奴仆,主要负责为百姓做饭,因为他很有才干,所以受到上级的赏识,委以重任。”
然而,《孟子》中却记载:“当时社会上,普遍认为伊尹不是厨子,是野外修炼的隐士,是个才子。”
《吕氏春秋》和《水经注》也表示一个点。他们不排除伊尹可以当厨师,但也承认他是个有能力的人。
综合上述所述,各方对伊尹的身份有一些争议,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他们都承认伊尹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
根据后世研究,伊尹的姓氏来源于洛阳伊何,他便是在这个地方出生的。而伊这个姓氏的流传,也源自于伊尹这个人物。
伊尹的身份争议比较多,但是在大体的发展历史上看。他出任宰相,历经外丙、中壬、太甲,最终权势滔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厉害人物。这段历史,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伊尹的贡献
在灭夏兴商的战争中,伊尹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先要提及的就是他潜入夏做官,实际上是汤的间谍。
根据《孙子》《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国语》等等历史文献中,都可以看出一个重要情况:“伊尹用间谍的身份潜入了夏,不仅当上了重要的官员,还利用妺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
伊尹进入夏当作间谍,在后人的眼里看来,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着想,伊尹伐夏是吊民伐罪。
在《竹书纪年》和《殷本纪》的记载中来看,商汤四处作战的时间段,都是在伊尹担任宰相以后。
从这点来看,商汤指挥的众多战役中,伊尹都做了很突出的贡献。因为他全程参与了指挥作战,对商汤更是给予极大的帮助。
汤在攻打葛伯的时候,以“不祀”这个借口作为理由。在君主有些犹豫的时刻,伊尹很积极地说:“明哉,言能听,道乃进。
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宫。勉哉,勉哉!
”
伊尹的这番话,对君主给予了谋略上和心理状态上的双重支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战略的成功,也体现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
《说苑权谋》中有一段记载,描绘了伊尹帮助汤开始伐夏的一些场景。在动用军事力量攻打夏之前,伊尹曾经做出了两次试探的举动。
在最开始,伊尹便劝说君主,叫他“请阻乏贡职,以观其动”。他想要通过这个办法,来试探一下夏的举动。
当夏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便立刻调集兵马,想要对汤发动军事战争。伊尹看见了这种场面后,便急忙弥补错误。
伊尹劝说君主先不要动兵,而是继续俯首称臣。
他说:“未可,彼尚犹能起九夷之师,是罪在我也。”
等到汤谢罪以后,这场战争便化解于无形。经过一系列的谋划后,到了第二年,伊尹再次用老办法试探夏的举动。
结果这一次,夏却无法调动“九夷之师”了。伊尹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调动兵马向夏发动战争。
几场战斗下来,就造成了“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的局面。伊尹采用“阻贡”之法,成功试探了夏国的真实情况,避免了战乱的不利局面。
击败夏后,伊尹立即将自己的功绩和政事传给四方诸侯,使他们一一臣服于唐的统治。
这种发送消息的愿望肯定不是通知那么简单。伊尹用一些手段来提升自己的权力,所以其他诸侯都害怕了。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帮助大唐统一天下。伊尹的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伊尹的说法
在伊尹的诸多功绩中,将商汤迁都西伯地区,对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其时势力已西进至今陕甘附近。
《诗经》记载:“尚意有翼,四方极”。伊尹想巩固夏朝对中原的统治,进而扩大影响力,实现商汤统治下的长治久安。
经过一番筹划,伊尹建议商汤在夏朝故都附近建造一座名为西伯的新城。并将昔日的都城迁至此地,作为商朝的都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迁都运动是经过几千年后才被后人发现的。
晏市商城遗址于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晏市是唐朝故都的版图。
燕市商城遗址
在历史文献中,伊尹还建立了商汤政治制度,使他的统治制度更加完善和成熟,巩固了君主政体的稳定性。
商唐时期,伊尹又称“元生”。那就是称赞他是最高贵最伟大的圣人。从以上材料来看,伊尹绝对是一位为商汤和社稷立下汗马功劳的贤臣。
经过历史的发展,又产生了伊尹是“篡位之贼”的说法。之所以这么说,与商汤的孙子太甲有很大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太甲即位后,几乎不做任何生意。据记载,他“极其荒淫,不知政事”。
经再三劝说,伊尹太甲仍不知悔改,玩得不亦乐乎。
因此,他采取了惊人的步骤,“驱逐”了这片土地上威严的君王。
也正是因为这种态度,所以很多人说伊尹是图谋篡位,想要自己掌权。但是,在很多文献中都记载了伊尹一边练太甲一边治国。太甲醒来后,伊尹视他为君主,开始帮助他管理国家。
但在《竹书纪年》中,伊尹被描绘成一个篡位者和一个自给自足的人。直到太甲摆脱了伊尹的控制,带人杀了伊尹,他才登上了君主之位。
经过后人考证,这种说法很不靠谱,基本被学界否定。不仅今天的人不承认,连古人也不认为伊尹是“篡位之贼”。
最早的异议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当时有一个叫沉约的人在《竹书纪年》中表示,“前后不一,为后世造福”。
《礼记正义》中也有记载:“伊尹若让天子自立两足,太甲起身杀之,则伊尹罪不止一死,义必败官,毁掉家庭。太甲如何能以德报国?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博学之士在分析流传文献后,不同意伊尹篡位的说法。就连毛主席也对伊尹表示认可,说他是“法人”。
《竹书纪年》虽然记载了伊尹篡位的故事,但经过几千年的分析研究,这个说法还是有不少漏洞。
所以,伊尹所取得的种种成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代名人。另一种篡位论也经不起推敲。
参考:
1.伊尹与夏商史研究{知网}
2.伊尹商初圣丞相新论{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