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据专家考证,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新世纪的小冰期结束,南北两极的冰盖回缩。由于天气变暖,史前人类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发展的问题。顾颉刚教授就认为,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华夏大地实际上进入了所谓的“龙山时代”。以黄河与长江为依托,各种文化如满天星斗般相互辉映,使华夏大地熠熠生辉。其中比较大的文化遗存有:黄河流域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中原的龙山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等。
为了叙述方便,咱可以大致上把这一时期的华夏大地分为三个集团,分别是黄河流域的华夏族集团;丹江附近的苗黎集团;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夷族集团。但请注意,专家在良渚文化晚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淤泥和大洪水的痕迹。而且这种痕迹在同一时期的其他史前遗迹中也有发现。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华夏大地,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似乎到处都发生了大洪水。
据先秦经典《尚书益稷》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要求苗黎集团派人出来服役,但被后者拒绝了。于是大禹向舜汇报,说东方的良渚先民倒是很热心地帮助我们治水,但苗黎集团却借故推脱,我们应当注意。事实上,在大禹看来,只有用武力彻底征服苗黎集团,华夏族才能全身心地进行治水。但舜却说,武力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最好还是用道德去感化他们。
当然,这段文字很可能是后世儒家添进去的。因为据刘安的《淮南子》记载,当时已进入垂暮之年的舜,曾主动率兵攻打过三苗部落,结果死在了苍梧之地。据史料记载,大禹接替舜的位置后,决定彻底解决苗黎集团这个隐患,于是,他先与东方夷族集团结盟,获得了他们的承诺,说如果大禹决定向苗黎集团开战,东方夷族集团将会袖手旁观。于是,在一个的特殊日子里,大禹发表了著名的讨伐三苗的檄文。华夏集团与苗黎集团的战争开始了。
据《墨子》记载,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关键时刻,以防风氏为首的良渚先民突然出现在了战场上。良渚文化以鸟为图腾,所以他们的战士,也将自己打扮成了鸟的模样。请注意,苗黎集团的人从没见过这样人面鸟身的形象。而史前人类又是普遍相信神明的。于是,他们恐惧了,认为这些人是神,是春神句芒,只见他挥舞着巨斧,张弓搭箭,把苗黎集团打得大乱而败。从此,苗黎集团退出了黄河流域,而华夏族则开始成为主角。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大禹带领华夏族和夷族集团,一起制服了大洪水。然后。他铸九鼎,划九州,并在会稽山上召开了部落联盟大会。为了立威,他公开处死了迟到的防风氏。古书上说,防风氏来自东夷部落。于是有人认为,这里的防风氏就是良渚先民,大禹这是卸磨杀驴,良渚文化因此消失。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70年,大禹终结了部落联盟的时代,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