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宋第二任皇帝,即位以后,就面临各种非议,今天我们简单来介绍一下此人。宋朝太宗皇帝(976年—997年在位),原名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因避讳其兄赵匡胤,改名赵光义。是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太祖赵匡胤之弟。
宋太祖和宋太宗兄弟画像
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年十月七日甲辰(939年11月20日)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关于赵光义的出生,照例经过统治者的神化渲染,赵光义之母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直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我们今天暂且不谈他的出生,关于赵光义,史学界对其普遍评价不高,后人甚至认为其“所为甚为卑劣,无异于小人尔”。究其一生,他做了那些不光彩亦或是卑鄙的事情那,我们下面一一道来。
第一、烛光斧影,谋杀亲兄,篡夺皇位之嫌
这一事件,堪称千古之谜,太祖去世时,赵光义已是晋王、知开封府,已经是标准的储君,太祖是将其作为政府接班人培养的,国家大事均决于晋王。
北宋禁军
我们看一下《宋史纪事本末》对宋太祖去世一事的记载,宋太祖开宝九年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另文莹《续湘山野录》,对太祖驾崩前事件又做了更详细的描述,但是后人对其所记存疑,关于宋太祖的死,后来一直存在很大疑点,史学界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们今天看到的史料很多都是经过当朝统治者篡改过的,并不能解开历史谜团。个人认为,宋太祖春秋鼎盛,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死的这么快,只能说是猝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由于喝多了,导致心梗或是脑梗。还有一种可能是喝酒时被赵光义下毒,导致中毒而死,从太祖那句好为之,可以看出饮酒时兄弟二人发生了争执。
赵匡胤影视作品截图
如果真如《宋史纪事本末》所述,太祖召赵光义进宫,嘱以后事,为何没有别的大臣,我想作为雄才大略的赵匡胤,为了自己死后帝国的稳定,后代子孙的安全,不可能不叫相关人员到场,自己的嫡系大臣为何无一人到场,赵匡胤不可能犯如此脑残的错误。因此这是一个很大的疑点,赵光义经过多年的经营,多有眼线,宫中太监王继恩和自己的亲信程德玄时刻关心着事态的进展。事先应该封锁了消息,自己直接进入皇宫,即皇帝位。鉴于此种原因,宋太宗一直给人以弑兄篡位之嫌,遭受后人诟病。
第二、夺取幽云十六州失败,改变了宋辽之间攻守之势。
公元976年,北宋攻灭北汉后,宋太宗为了建立不世之功,给刚刚即位的自己树立权威,不顾前线将士的辛苦,不加修整,依据疲劳之师,试图马不停蹄,一举依据击败契丹人,夺取幽云十六州,但是他没有太祖皇帝的雄才大略,由于太宗皇帝的好大喜功,指挥不力,遇到辽国名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在高粱河一战中,宋军惨败,精锐尽失,所占州县丢失殆尽,宋太祖起家的老本让他丢完了,至此,北宋和辽国在后续的对抗中,一直处于下风,直至辽国灭亡。
高粱河之战
第三、逼死太祖之子,毒死降宋的南唐后主和吴越王。
公元979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御驾亲征,参与夺取幽云十六州之战。高梁河之战时,宋军惨败,有人认为太宗皇帝已死于乱军之中,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回到京师后,宋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跟宋太宗论说此事,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退朝后又惊又怕,既羞愤,又无奈,自刎而死,虽然宋太宗即位有所谓的按“金匮之盟”的约定,注定要将帝位传于德昭。但是德昭的自杀,与他有脱不去的干系,此事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宋太宗都遭到了很多人的谴责。
另外一件事就是宋灭南唐后,宋太宗经常诏命李煜的小周后侍寝,作为一个男人,肯定对此事很有意见,何况是昔日的君王那。
据《默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南唐旧臣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978年七夕,后主42岁生日,便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988年南越国王钱俶猝死。由此看来宋太宗还是用毒高手,这也是他一生的污点之一,古代哪有帝王公开用毒鸠杀投降之君的,这是一种下三滥的手段,为世人所不齿。综上所述,宋太宗所作所为难保不留给后人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