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胡惟庸:九族全灭,3万人垫背,明朝最后一位丞相,死的冤不冤

胡惟庸:九族全灭,3万人垫背,明朝最后一位丞相,死的冤不冤

说到半真半假的历史,就让我想到明朝时期,那著名的胡惟庸案了。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有实权的丞相,他的结局十分凄惨,不仅自己被杀,还被灭了九族,总计牵连人数达到了3万余人。那么胡惟庸案件到底冤不冤呢?在笔者对这段历史研究之后,发现胡卫庸的案件走向是从不冤,到冤再到不冤。

据《明史》记载,胡惟庸的死是因为他犯了谋反之罪。

这件事情明眼人都能看出是胡惟庸的不对,因为马车速度飞快,显然不是马车夫决定的,是他听到了胡惟庸儿子的命令。而且胡惟庸的儿子从马车上掉下来,也不是马车夫的责任,是他自己太过得意忘形,没有抓稳马车,所以杀掉马车夫实在是不讲理。

朱元璋知道之后非常生气,马车夫是什么人,他是平民百姓,是穷苦人,朱元璋也是穷苦人出身,他最能够理解也最能够体会穷苦百姓的处境。在朱元璋看来,胡惟庸居然毫无理由处死马车夫,这是无德的表现,于是他下令要求胡卫庸为马车夫偿命。

虽然太监云奇没有说话,但身经百战的朱元璋也发现了事情不对劲,于是立刻打道回府。在城墙之上,他眺望胡惟庸的家里,顿时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胡惟庸家中戒备森严,仅一墙之隔,里面全都是士兵。如果当时要是没有云奇的阻拦,自己闯进去,结局不言而喻。

所以胡惟庸,是因为想要谋反,触犯到了皇帝的逆鳞才招致杀身之祸,连带着九族3万人被屠杀。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胡惟庸死的不冤。

首先朱元璋接受胡惟庸的邀请,明显不符合逻辑。一开始,胡惟庸由于杀掉平民百姓的事情,已经惹得朱元璋不高兴了,朱元璋甚至以此要求胡惟庸偿命,这俩人的关系已经闹掰了,为何后面朱元璋还要答应胡惟庸前往老宅观看醴泉呢?

其次太监云奇的反应,根本不是正常人会做出的。按照胡惟庸案的发展过程,显然太监云奇知道胡惟庸想要谋杀朱元璋,他也知道胡惟庸的老宅中埋伏了许多士兵,要不然他不会在门口做出那样古怪的行为。可是既然他知道胡惟庸的谋反计划,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朱元璋,而要等到朱元璋一行人来到胡惟庸老宅门口之后,才做出那样的反应呢。

最后,朱元璋在得到云奇的暗示之后,回到了京城当中,然后登高远眺,发现了胡惟庸老宅中的秘密,胡惟庸也因此郎当入狱,这里同样不符合逻辑。第一古代没有高楼大厦,从京城墙楼上能看到胡惟庸的老宅,除非胡惟庸老家就在皇宫旁边。第二,哪怕胡惟庸老家就在皇宫旁边,胡惟庸既然打算谋反就一定会让士兵们躲藏的好好的,不可能那么容易就被发现。

综上所述,关于胡惟庸案的过程,大概率是后人编造的,有的人还认为是朱元璋编造的。至于是不是朱元璋编造的,我们无从可知,我们唯一能得到的结论就是:既然胡惟庸案是编造的,那么胡惟庸的死就是冤屈的。

如果胡惟庸案的过程是编造出来的,那么编造之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且哪怕胡惟庸案,过程是编造的,胡惟庸连带着九族3万多人的死却是实打实的。那么,如果胡惟庸不是谋反的话,他又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死呢?

据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分析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胡惟庸的死,其核心原因在于,他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博弈中,失败了。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想要获得更多的权,而宰相作为能制约皇帝的存在,同样也想要获得更多的权。胡惟庸活着的时候与朝廷中其他官员拉帮结派的事情被周元璋得知,之后朱元璋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才在后来将包含胡惟庸在内的一干大臣,例如陈宁,涂节等人同时处死,以达到死无对证的目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哪怕后人将胡惟庸的死因编造的再离奇,胡惟庸也死的不冤。谁让他妄图分走皇帝的权利呢,谁让他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个,行为激进,又精力充沛的皇帝呢。

当你能熟练的解构历史真相之后,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的含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分析,丞相,明朝,朱元璋,马车夫,胡惟庸,过程,历史,老宅,云奇,观点评论,胡卫庸,朱元璋,马车夫,胡惟庸,云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分析,丞相,明朝,朱元璋,马车夫,胡惟庸,过程,历史,老宅,云奇,观点评论,胡卫庸,朱元璋,马车夫,胡惟庸,云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分析,丞相,明朝,朱元璋,马车夫,胡惟庸,过程,历史,老宅,云奇,观点评论,胡卫庸,朱元璋,马车夫,胡惟庸,云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