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此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猜忌之心太重,为永保大明江山,他一方面大肆屠杀功臣,削弱朝中有一定威胁的势力;一方面,让自己的儿子们手握重兵,封为藩王各据一方,将朱明王朝打造的如铁桶一般。
朱元璋死后,他这种安排的弊端立刻凸显了出来。由于太子朱标早亡,朱允炆代替父亲继承了皇位,是为建文帝。当了皇帝后,朱允炆对周围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终日忧心忡忡,很快便开始撤藩,想将兵权收回朝廷。
别人还好,本来就不服气侄儿继位的朱棣可不干了,他起兵攻打建文帝,3年后兵临南京,杀入皇宫,四处捉拿建文帝问罪。可朱棣翻遍了南京的每一个角落,却怎么也找不到。建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神秘失踪了。
关于建文帝失踪之谜,史书上颇多记载,都不尽相同。有的说建文帝跑到了东南亚的某个国家;有的说建文帝在江西的某个地方出家,当了和尚;有的说建文帝在南京城破时,就已自杀身亡,尸体被身边太监秘密埋葬了。总之,说法不一,各有其理。
可不管如何猜测?已经登基当了永乐皇帝的朱棣,是最想知道建文帝确切下落的人。为此,他安排了专人前去秘密寻找。传说,郑和下西洋时,便带有这一秘密使命。可传说总归是传说,据史书记载,这个担任秘密调查工作的人叫胡濙。此人官职不高,但特别善于做一些秘密调查工作。于是,朱棣就将寻找建文帝的重任交给了他。
当时,建文帝身在南方一带的传言特别盛行,胡濙的主要活动范围就在江浙和两湖地区。1年过去,2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胡濙走遍了疑似地方的大街小巷和寺庙,仍然没有得到建文帝的确切下落。可他依然不敢停歇,坚持着一点一点查找。
胡濙很明白,在看不见的地方,也许还有另一人紧盯着他,如果不尽全力,脑袋搬家的不是他一个人,恐怕整个胡氏家族都要玩完。1414年,就在胡濙几乎坚持不住,要放弃的时候,朱棣突然招他进宫,什么也没说,重赏了礼部左侍郎的官职,这让胡濙瞬时满血,重新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了探访工作中。
时间一天天过去,1423年,边疆传来消息,鞑靼和蒙古人骚扰明朝边境。朱棣最不能容忍这些事,敌人来范,不论强弱,不论国库是否充实,必亲自诛之。他想都没想,立即调兵遣将,御驾亲征,决心狠狠地给这些蛮夷一个教训。
可等到朱棣率领大军到达边境时,鞑靼和蒙古人早已听到风声,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朱棣劳师动众,却连一仗都没打上,心里很是郁闷。这天,大军安顿扎营后,他便早早就寝,躺了下来。
此时,外面却来了个神秘人。此人一脸沧桑,急急忙忙地奔到明军大营门口,出示个小小的令牌,通过数道关卡,来到了朱棣的大帐前,静候着皇帝召见。朱棣睡得真香,一下被侍卫叫醒,正要骂人,可一听说求见人的名字,马上双目放光,立即翻身起床,将这个神秘人召进了大帐。
这个神秘人,正是在外探访建文帝消息的胡濙。此时,胡濙已在外漂泊了21年,此次深夜来拜,显然是探访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这个让朱棣耿耿于怀了21年的谜,终于要解开了。
据张廷玉所著《明史》记载:朱棣“闻濙至,急起召入”,胡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意思说,朱棣召见胡濙后,两人谈了半夜,解除了全部的疑虑。
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内容,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猜想就3种可能,一是胡濙通过探访,找到了建文帝下落,但建文帝已不在人世;二是,建文帝还在人世,但已成废人,没有能力再反抗朱棣;三是,建文帝还在人世,身体健康,但给了某种保证,自己认命,绝不再反抗朱棣。
不管怎么说,找了21年,建文帝找到了,这个大顾虑算是消除,朱棣总算放心了。为表彰胡濙功绩,朱棣提升胡濙为尚书,并在临终前钦点为托孤大臣,可见胡濙所做之事,在朱棣心中有多重的份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