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挖藕挖出明代大船,专家惊叹:这船可不得了

挖藕挖出明代大船,专家惊叹:这船可不得了

发现沉船

1956年,山东济宁的几个藕农,正在村西宋金河支流挖藕。“哎呀!快来人啊!”随着惊叫声,只见一个藕农的整个身体都陷入了淤泥中。

其他几个人见状,拔腿上前准备帮他。谁知这时,靠近后的几人也相继陷了进去。几个人连忙用力地挣扎,却越陷越深。

就在大家吓得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的脚竟踩上了硬硬的东西。

几个人也顾不上害怕了,连忙低头挖起来,挖了好久,竟然在距离地面约1米的地方,挖出一口铜锅和一块木板。

“是船上的木板!难道这底下藏着什么宝贝不成?”大家各怀心思,手上的动作更快了。

为了更快地挖出“宝贝”,他们找来20多个人同时来挖,一共挖了28天,终于将“宝贝”挖了出来,原来是一只长20多米,宽3米多的大船。

船上还看到一些生活用品,马具,兵器等,还有一个火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可是古代的玩意儿。

看来真挖到宝贝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古董”吧?”“这该怎么处理呀?”“该上交吧!”“净说笑,这么大个家伙怎么上交?”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给市文馆所打电话。当专家到达之后,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虽然船身残缺,可凭专家的经验,依然能看出此船做工精细。

尤其是船锚上依稀能看到几个字:“洪武五年造”。

专家大腿一拍:可不得了,这明代的船竟然在水下搁了600多年。

专家顿时来了兴致,赶紧多派些人前来打捞,因为之前有的掉落的船板已经被人带回了家,专家又下令,务必收回遗失的船板。

为了尽量让船恢复原貌,专业人士利用绳子和木桩,将船拴连起来,为了尽量还原,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终于在经过5天后,总算使得这个船初具规模了。

这是一艘质地为南松木的柳叶形船只,长21.8米,宽约3.44米,排水量约为32吨。

运输沉船

下一步就是运输了,该把船放在哪里保管才好呢?经过再三比较,最终决定将船放在山东博物馆。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相当重视,文保专家对它进行了详细地测绘,之后又进行拆解,运到博物馆后,又对它进行了重组。

为了使船只得到更好的保护,文保专家又在保留原样的前提下,对船板进行了加固,防潮,防虫等处理。

与此同时,专家们对此船的结构和造型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艘古船虽结构简单,可工艺的精细程度却令人叹为观止:它采用的是钩子同孔和铁质铲钉加固以及暗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船底则采用了“水泥密封法”,值得一提的是,它还运用了“水密舱壁技术”,这就使得哪怕有一两个舱破损进水,也不会流入其他舱内,极大地增强了行船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沉船来历

此时,专家又有疑问了,如此做工精细的古船,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因为在船上发现了火铳,各种大量的兵器以及马具等物,所以专家推测这是一艘战船。

可是专家又查阅了《寿张县志》,洪武年间,此地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水战,很显然,这并非战船。

专家又猜测,如果不是战船,应该是运送粮草的船。而那支火铳是押送粮草之人用来防身之用。这样的猜测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此时问题又来了,这条船是如何沉入水底的呢?专家又翻阅了《寿张县志》,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洪武元年,黄河决口,寿张县城移至旧县南15里——今梁山县薛屯。

也就是说因为黄河决口,河床淤泥堆积,所以这只船在行驶过程误入其中而被淤泥掩埋地下的。

也是歪打正着,正是由于淤泥的掩埋,才使得这只古船不被其他力量破坏,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发现的意义

这艘大船现已成为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是迄今为止,京杭大运河出土的古船中年代和用途最明确、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漕船。

此船的发现,不但向人们展示了古代高超的造船技术以及造船业的发达,而且当时的人们对船只的维护和美丽也很重视。

因为当时多为木制船,如果美丽不得当,航行时间一长,船只结构便会松弛,板木就会腐朽,所以,在这方面,古人也是有大智慧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什么,船只,大船,进行了,寿张,宝贝,淤泥,结构,古船,八卦爆料,船板,专家,战船,古船,山东博物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什么,船只,大船,进行了,寿张,宝贝,淤泥,结构,古船,八卦爆料,船板,专家,战船,古船,山东博物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什么,船只,大船,进行了,寿张,宝贝,淤泥,结构,古船,八卦爆料,船板,专家,战船,古船,山东博物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