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智慧的文化宝藏,比如诗歌文化就是其中之一。诗歌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是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经典诗人。比如“诗仙”李白,就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不过,即使是“诗仙”李白,也有人自卑,也有自认为无法比拟的作品,比如崔浩的《黄鹤楼》就是其中之一。
崔浩,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出身于“博陵崔氏”。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崔浩天资聪颖。19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随后的日子里,崔浩在徐州扶沟县担任尉官,可惜仕途不顺,官职一直没有暴露。心灰意冷的崔浩选择了辞职,周游世界。后来,天宝九年左右,崔浩重出仕途,任监察御史,官为司训外郎。
或许是因为仕途不顺,崔浩纵情声色,沉溺于酒色、青楼、赌博,多次与妻子离婚再婚。因此,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写闺情,诗风也比较浮华华丽。多次出国游历后,他的作品逐渐趋于边塞,诗风逐渐奔放。
崔浩的《黄鹤楼》是他游武昌时写的。全诗如下:
黄鹤楼
崔浩
往日人已乘黄鹤而去,黄鹤楼空于此。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万年空。
青川满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岛上。
日木乡关在什么地方?
烟波江让人忧。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昔日仙人已乘黄鹤飞去,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千年只见白云。
汉阳晴川阁内绿树成荫,清晰可辨,更能清晰地看到郁郁葱葱的鹦鹉岛。
暮色渐渐铺开,哪里是我的故乡?江面上烟波荡漾,更让人心生烦恼。
作者以跌宕起伏的笔墨抒发挥之不去的乡愁,言外抒情,情内显画,画外拖声,妙不可言。
这首诗前四句写的是作者仙逝时的寂寞之感,后四句写的是凡人的惆怅。当然,这首诗之所以广为流传,也可能与李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传李白游览黄鹤楼时看到这首诗,深深为作者的才华所折服,说:“眼前有景,崔浩的诗在上面。
”后来,他又模仿这首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登上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游凤台,凤去台空江自流。
武功花草掩幽径,锦衣成古山。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分白鹭洲。
总是因为浮云遮日,不见长安,让人忧愁。
不仅如此,就连宋代文艺评论家晏沧浪也对这首诗赞不绝口,认为唐七言当为第一。可见诗的珍贵与自然,格律诗亦然。
参考资料:《沧浪诗话校释》、《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