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绝对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对于笔者而言,读这本经典史书,有以下2个理由:
大家常说,我懂得了这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实际上咱们往往都是空有理论,却经历太少,并不能真的融会贯通成自己的生活智慧。毕竟现实的情况千变万化,你必须要有案例,历史就提供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案例。有了案例之后,才知道怎么去操作,否则你就是纸上谈兵。
但是个人经历少这个短板并不能短时间内就补足,但就像做题一样,理论、公式、定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要运用自如就需要大量的例题来供我们练习。
《资治通鉴》最不缺的就是大量活生生的案例,毕竟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咱们在生活中都会猝然遇到各种困境、麻烦的人和事,经常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采取什么策略,也常常找不到人来倾诉。在《资治通鉴》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历史情境,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来观察历史人物在面临同样问题时是如何应对、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要是你会作何选择,当事人做某种选择的理由是什么?然后我们再将悟出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生活中,观察效果,遇到挫折继续去与《资治通鉴》的历史人物对话。
如此这般,久而久之,我们必能从容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对《资治通鉴》最喜欢、运用最成功的莫过于伟人和曾国藩。伟人说他读了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常放枕边方便随时翻阅。他还说中国只有两部大书值得反复品读,一部是《史记》,一部是《资治通鉴》。曾国藩更是对其推崇备至,他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也就说他认为,经邦济世之书没有能超过《资治通鉴》的。
曾国藩在给一位姓罗的年轻人写信时说,一定要读透《资治通鉴》,“将来出来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失坠”,也就是遇到任何事都能不慌张,心里笃定,不怕事,从容应对。
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