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宋辽澶州下签订的《澶渊盟约》,后世褒贬不一,有人说是宋朝软弱无能的体现,也有人说盟约换来了宋朝百年安宁。谈判期间,宋方谈判代表曹利用带着谈判结果向宋真宗赵恒复命时,伸手向宋真宗做出一个手势,让正在用餐的宋真宗吓的扔掉了手中的筷子,结果呢,曹利用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受到宋真宗重重的奖赏。
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在澶州城与辽国打成僵持战
公元1004年9月,辽国萧太后率领20万辽军入侵宋朝,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了大宋腹地,距离首都汴梁仅有200多里,危急时刻,大宋朝挺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绝大多数大臣主张南下逃跑,其实宋真宗也是这个意思;一种是以毕士安、寇准等少数人为代表的主战派。最终,主战派取得了话语权,力促宋真宗发兵迎敌,并成功劝说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来到战争的最前沿——澶州。
随后,宋、辽两国的将士,在各自君主的注视下激战了几十天。这场战役,打得甚是艰苦,双方各有胜负。从辽国来讲,本身起兵进攻宋朝,开始时就有赌一把的心态,萧太后等人算准宋朝不会真抵抗,即使抵抗也不抵挡不住,结果宋朝不仅有抵抗,而且皇帝御驾亲征,拉开架式与辽国对撕,出征时的20来万精兵损失一半,统帅大将萧挞凛也被宋军意外击毙,最要命的是辽军身处宋朝腹地,典型的孤军深入,真要逼宋军徒手一搏,萧太后的剩余人马还能安然撤回?
宋、辽议和,曹利用登上了历史舞台
暗生倦意的萧太后派人到宋朝请和,早就不想打仗的宋真宗高兴坏了,立即答应了辽国的议和要求。辽国的议和条件就两点:一是让宋朝把当年后周皇帝柴容抢到的三关三州十七县还给辽国。二是每年由宋朝给辽国进贡钱、物。
宋真宗不顾寇准的阻扰,定下了议和的原则:一、要土地,一寸也不给。二,照顾辽国比较穷的实际,可以分批给点钱。于是,作为宋朝的谈判代表,曹利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曹利用(?—1029年),字用之,赵州宁晋(今河北宁晋)人,北宋大臣、将领。官至宰相,《澶渊之盟》签订时宋朝的谈判代表。
国家的谈判代表,这个职位听起来高大上,这个活可不好干,近代历史上,很多人都把名节毁在谈判上,著名的李鸿章是一个典型,号称半个圣人的曾国番也曾在与外国人谈判中裁跟头。在这里还真的表扬一下这个曹利用,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敢于到敌军中去谈判,自身安全先不说,如果谈判结果不利于宋朝,皇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可这位仁兄,来来回回去了辽国军营好几次,直面辽国最高层,在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保持宋朝的国威和气节!
宋、辽两国边谈边打,直到最后,双方都快崩溃了。最后,辽国同意不要地只要钱,于是宋、辽开启了最后一次谈判,临行前,宋真宗对曹利用交待说:
宋朝每年给辽国的钱上限是一百万两白银,在这个范围内,你去和辽国谈吧
!有了皇帝这句话,曹利用心中有底数了,具体怎么谈的我们不讲,这里我们只讲结果。
过一段时间后,曹利用带着谈判的结果返回宋军营面见宋真宗,当时宋真宗正在吃午饭,一听说曹利用回来汇报谈判情况,连忙让人传他进见,曹利用一进门,宋真宗就问他,每年需要花多少白银,曹利用向真宗皇帝伸出三个指头,这个经典的手势一出,让宋真宗感觉犹如晴天霹雳,手里的筷子都掉到地上了(传说是这样的)!
宋真宗结结巴巴的说:三、三百万?太多了!但随即,他又突然缓声说:如果三百万两白银能了结,也不错。这句话,让以后千百年间无数的“仁人志士”对宋真宗赵恒竖起了中指。
曹利用一看宋真宗误会,赶紧说:不是300万,是30万!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宋真宗会高兴成什么样,巨大的反差,估计让他一瞬间登上了天堂!这个曹利用办事很给力,重赏!之后,他全盘同意了辽国的请求,在和约上签字划押,公元1005年1月,《澶渊之盟》正式签订生效。
一纸合约,换来了宋辽100多年的和平,但后世对宋真宗评价褒贬不一
《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外比较著名的合约,有的人甚至把它作为历史的拐点。对于这个合约的最大决策者宋真宗赵恒,后世评价不一。
批评者说
:澶渊之盟是宋朝乃至汉族的耻辱,理由有三:一是当时宋朝军威比辽国要强,处于优势地位,不应该讲和,应应该趁机消灭辽军。二是辽国主动请求议和,应该由辽国向宋朝赔偿,结果反而是宋朝每年向辽国赔钱,加重了百姓的税赋。三是开启了宋朝止兵摆武的端口,从此,宋朝慢慢放松了武备,成了一个虚胖子。
赞成者说
:一是以有限的代价让宋朝百姓得到持久和平,30万两白银在宋对辽的贸易顺差中完全对冲掉了,可以忽略不计。二是两国都休生养息,军兵减半,状丁归农,民众喜从心生。
个
人认为,如果抛弃大汉民族主义思维,宋辽只是中华民族的两个异姓兄弟,为了一点点利益,相互之间闹闹别扭而已,但不管怎么闹也只是家事。《澶渊之盟》是意识形态要求之上的政治务实的巨大成功,无论后世怎么评说,宋辽议和,站在千百万农(牧)民的立场上都是福音,值得天下苍生庆幸!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