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际,劳动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印刷工匠先在尺寸相等的木板上抹上一层浆糊或胶质,然后把有字的透明稿纸的正面贴在木板上,字就成了反体。再由刻工把文字和插图刻在木板上,让字和图凸出来,版面上涂了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和图就印在纸上了。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可以印2000张纸。史书上记载最早的雕版书,是唐太宗时刻印的长孙皇后写的《女则》。玄奘和尚也让人大量雕印菩萨像,散发出去。
唐朝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诗被雕印出卖,朝鲜和日本人也抢着买。835年(太和九年),唐文宗下令禁止民间私自雕印历书,说明当时印刷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唐朝末年的柳砒,记载他于883年(中和三年)在成都书铺里看到许多雕版印刷的书,有阴阳占梦等迷信书籍,有杂记,也有关于“字书小学”的读物等等。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木,多已失散。宋朝时候,雕版印刷术更为发展。南宋刻书的中心,除京城临安外,还有四川的成都、眉山和福建的建宁等城市,连偏远的海南岛也刻印了医书。
北方的辽、金和西夏,也先后采用雕版印刷。宋朝雕印的书籍,现在知道的就有700多种,而且字体优美,纸墨精良。后世把宋版书作为古代书籍中的珍品来保存。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逐步传播到国外,这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唐朝时候,朝鲜和日本来我国的留学生,学到许多工艺技术,包括印刷技术。
在日本,至今还留存着雕印本的《陀罗尼经》,据说印于770年(日本宝龟元年),印数相当多。刻工和印刷的技术很像初学。日本学者认为这个经书的印刷,是由中国传去的。日本大规模的雕印事业是在17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12世纪,我国的雕版印刷术传到了埃及。欧洲直到14世纪末,才开始有雕版印刷品。印刷的方法、程序和我国相同,说明欧洲的印刷术很可能是在我国的影响下产生的。